小明认为教室内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室外低,于是想用红磷测定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老师告诉他,足量的红磷燃烧并不能耗尽空气中的氧气,建议用一氧化氮气体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用注射器获取 毫升教室内的空气,通过导管缓缓地全部推入量筒,与量筒内足量的 毫升一氧化氮气体混合,待充分反应后,读出量筒中剩余气体体积为 毫升。
说明:① 、 、 都是在与教室气温、气压相同的状态下测得。
②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③同温同压下,在氢氧化钠溶液参与下,4体积一氧化氮与3体积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产物能完全被溶液吸收。
(1)小明用气密性良好的注射器,获取 毫升教室内空气的具体操作是 。
(2)实验测得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用 、 、 表示)
(3)小明提出,注射器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但老师指出,相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不是“主要因素”,可忽略不计。还有许多科学实验中存在“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请再举一例并指明次要因素。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选用B、C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得。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该气体可选用的装置是 。
请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探究酸与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
当观察到溶液 时,可以确定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滴加稀盐酸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2)根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回答
①由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②若实验所用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因是 。
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硫酸样品200g,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8g氢气,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过程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 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请根据上图所示实验步骤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向试管中加入1~2ml稀氢氧化钠溶液 |
|
NaOH与HCl 发生了中和反应 |
② |
|
|
③ |
|
【实验过程2】对于某些有明显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氢氧化铝的反应,观察到有 的现象,就可以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 示: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化学式为Al(OH)3]
【实验反思】
(1)有同学提出也可以使用石蕊溶液代替酚酞溶液进行【实验过程1】的实验。你认为 (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你的理由是 。
(2)对于没有明显现象出现的酸碱中和反应,我们可以借助 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反应或反应进行的程度。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为了便于观察氧气是否集满,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2)装置B的错误是 。
(3)实验室用改正后的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选用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 (填字母),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