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美洲的可可豆被西班牙殖民者误称为巧克力豆,因物以稀为贵,在中美洲部分地区一度被当作货币使用。16世纪后传播到欧洲。随着可可树被广泛引种,以及可可豆加工技术和食用方法的不断改进,19世纪后半叶,巧克力成为大众化商品。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
B. |
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
C.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
D. |
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
《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载:“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的,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这最有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是
A.直接促成新航路的开辟 | B.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条件 |
C.促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 D.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的“寻金热” |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扩张的时代”,主要是因为:
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B.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 |
C.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 | 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在中国封建社会,如果有一位地主想扩大地产,其主要途径是
A.将公田化为私田 | B.立军功获得赏赐土地 |
C.土地兼并 | D.吞并井田制下农民的土地 |
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自然经济的产物②曾在封建社会的早期起过一定积极作用
③最终阻碍着中国近代技术和生产力的形成④是完全消极反动的政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