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萧会理,字长才。少聪慧,好文史。太清二年,侯景围京邑。台城陷,侯景遣前临江太守董绍先以高祖①手敕召会理,其僚佐成劝距之。会理曰:“诸君心事,与我不同。天于年尊,受制贼虏,今有手敕召我入朝,臣子之心,岂得违背。且远处江北,功业难成,不若身赴京都,图之肘腋。吾计决矣。”遂席卷而行,以城输绍先。至京,景以为侍中、司空,兼中书令。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时范阳祖皓斩绍先,据广陵城起义,期以会理为内应。皓败,辞相连及,景矫诏免会理官,犹以白衣领尚书令。
是冬,景往晋熙,京师虚弱,会理复与柳敬礼谋之。敬礼曰:“举大事必有所资,今无寸兵,安可以动?”会理曰:“湖熟有吾旧兵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听吾日定,便至京师。计贼守兵不过千人耳,若大兵外攻,吾等内应,直取王伟②,事必有成。纵景后归,无能为也。”敬礼曰:“善。”因赞成之。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后事不果,与弟祁阳侯通理开遇害。
【注释】①高祖:与后文的“天子”都指梁武帝萧衍。②王伟:侯景的谋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受制贼虏 制:挟持 |
B. |
以城输绍先 输:献给 |
C. |
期以会理为内应 期:等待 |
D. |
景矫诏免会理官 矫:假托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A.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
B.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
C.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
D. |
于时百姓厌/贼咸思用/命自丹阳至/于京口靡不同之 |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会理和他的下属对候景以天子名义发出的诏令,有着不同的看法。 |
B. |
萧会理考虑到天子的处境,同时希望寻找机会成就功业,决定前往京城。 |
C. |
萧会理在祖皓起义失败之后遭受牵连,被侯景惩罚,失去了原有的官职。 |
D. |
萧会理趁侯景在外,以自己的三千余旧部为内应攻打京城,结果失败被杀。 |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在寇手,每思匡复,与西乡侯等潜布腹心,要结壮士。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 ~16题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①)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②),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也,国也有染。
注释:①苍:深蓝色。②必:通”毕”,完。尽。.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分)
(1)所入者变入:⑵故染不可不慎也故:.翻译句子。(2 分)
非独染丝然也,国也有染。.本文用为喻,说明
。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9~11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 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
C.不可久居(居住) | D.影布石上 ( 映 ) |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相互交错。 |
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把石底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青藤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4~16题。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③之,中关④而止,皆曰:“此不下⑤九石,非王,其⑥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吕氏春秋》)
[注]①说:同“悦”。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引:拉。④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⑤不下:不少于。⑥其:副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⑴齐宣王好射(2)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翻译句子。
①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9~11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对上文划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或者作法在先没有 |
B.有人 心情 在先 微小 |
C.或者 作法 在……之前 轻微 |
D.或许 心情 在……之前 没有 |
.“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句式特点是()
A.宾语前置 |
B.判断句 |
C.介词结构后置 |
D.定语后置 |
. 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联系全文来思考)()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感到惆怅。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勃传(节选)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汎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属文()(2)不易一字().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请你用“/”在相应的位置将其标示出来。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都督开始为何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何改变了态度?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