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磁①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②。泽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
【注】①磁:磁州。②帑廪枵然:国库与粮仓空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肉食者鄙 鄙:目光短浅。 |
B. |
战则请从 从:跟随。 |
C. |
今日进退等死 等:等待。 |
D. |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 使:假使。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
B. |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
C. |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
D. |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曹刿注重民心的作用,当庄公表示处理政事“必以情”之后,他认为可以一战了。 |
B. |
宗泽为官勇敢多智,他单枪匹马夺回失守的太原城,又多措并举制定了固守之策。 |
C. |
曹刿与宗泽都看重士气的重要性,宗泽在必死之境中激发了士卒以一当百的勇气。 |
D. |
曹刿与宗泽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与“肉食者”和“官两河者”形成鲜明对比。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
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送。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罄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①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理。②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③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 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④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⑤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借代用法,代鱼。⑥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古同“隳”,坏、耽误。⑦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百步辄返辄:就 | B.鳞浪层层鳞:像鱼鳞样的 |
C.泉而茗者茗:茶 | D.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恰好 |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A.乃记之而去 | B.汝之不惠 | C.山川之美 | D.吾欲之南海 |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落笔不俗,用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后面描述的城外春色春意形成对比。 |
B.作者用“脱笼之鹄”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满井早春景色的勃勃生机。 |
C.“冷光之乍出于匣”在清澈之中加上寒意,形象准确地写出了二月春水的特征。 |
D.这篇游记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 |
阅读《爱莲说》后做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加横线的字词含义。(
(1)可爱者甚蕃()(2)香远益清()
(3)濯清涟而不妖()(4)陶后鲜有闻()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理解填空。
(1)短文以莲花为写作对象,同时兼写牡丹和菊花的目的是 。
(2)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爱慕富贵的人多。 |
B.爱牡丹的人多,说明牡丹十分珍稀。 |
C.爱牡丹的人多而爱莲者少,说明作者的知己少。 |
D.这句话讥讽了追名逐利的世态。 |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课外文言文阅读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②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祭酒叱生退()(2)清即持所假书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什么说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内文言文阅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躬耕于南阳()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译文: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主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减① 十岁时,大将军②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③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减:不足。②大将军:王敦。③钱凤:人名。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大将军甚爱之”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 | B.乃记之而去 |
C.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与钱凤商议谋反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
B.从“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中可以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机智聪明、沉着冷静的小孩。 |
C.王羲之以“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的自然坦然,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使自己成为了郗家的乘龙快婿。 |
D.郗太傅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不选矜持之人,而选择自由散漫之徒,可见其选婿草率。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人未之奇奇: ②恒置帐中眠 恒:
③既闻所论既: ④丞相语郗信 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译:
②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