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时,小冀同学查找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定风波①
苏轼
三月七日②,沙湖③道中遇雨,雨具先去④,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⑤且徐行。竹杖芒鞋⑥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⑦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⑧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①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定风波,词牌名。
②〔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这时苏轼被贬居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④〔雨具先去〕有人带雨具先走了。
⑤〔吟啸〕高声吟咏。
⑥〔芒鞋〕草鞋。
⑦〔料峭〕形容微寒。
⑧〔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资料夹 |
资料一: [甲]苏子瞻以诗得罪,贬黄州。 [乙]子瞻在黄州及岭表①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所与游者,亦不尽择。 [丙]东坡在黄,即坡之下,种稻为田五十亩,自牧一牛。 (选自《苏东坡轶事汇编》) ①(岭表)古地区名。即岭南、岭外。 |
资料二: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 (选自《东坡志林》) |
|
资料三: 公幅巾①芒屩②,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筑室于东坡。 (选自《东坡乐府笺》) ①〔幅巾〕裹头用的丝巾。 ②〔芒屩〕芒,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以编织草鞋。屏,草鞋。 |
|
资料四: 尝与孙绰①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②吟啸自若。 (选自《晋书》) ①〔孙绰〕东晋文学家。 ②〔安〕即谢安,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②亦不尽择(资料一·乙)
③与田父野老相从溪谷之间(资料三)
④诸人并惧(资料四)
(2)下列对“资料一·乙”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
B. |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
C. |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
D. |
子瞻在黄州及岭表/每旦起不招/客相与语/则必出而访客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定风波》)
②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资料二)
(4)从小冀同学查找的资料看,苏轼号“东坡居士”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5)“回首向来萧瑟处”中的“回首”有两个意思,请写出来。
(6)苏轼在风雨中“吟啸”,谢安在风浪中“吟啸”。他们在困境中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山馆
北宋余 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③?残菊绕墙飞。
【注解】①岫:山。②畲田:焚烧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③渊明谁送酒:陶渊明隐居田园,贫无酒钱,有亲友送酒上门,这里的意思是,诗人的境遇不如陶渊明。“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联系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和情怀?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是这首词的,“密州出猎”是。
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蕴涵的情感。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第二联中,诗人引用了两个典故,有何用意?
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对比阅读完成题目。
渭城曲别董大
王维高适
渭城朝雨浥轻尘,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天下谁人不识君。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划线句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都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解说。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是划长线句表现的诗歌风格却大不相同,请任选一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