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乙】

二里,见大溪自石门出,溪北无路入,乃下溪中;溪中多巨石,多奔流,亦无路入。惟石门近在咫尺,上下逼凑,骈削万仞,相距不逾二丈。盖本一山外屏,直从其脊一刀中剖而成者,故既难为陆陟,复无从溯溪。徘徊久之,得一径东向,复从以入,将及门下,复渡溪北。溪中缚木架巨石以渡,知此道乃不乏行人,甚喜过望。乃先降而就溪则溪水正从门中跃出有巨石当门分为二道

(选自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有删节)

[注]①石门:位于云南苍山。②陟:登,上。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伐竹取/会天大雨,不通

B.

潭中鱼可百头/杂然相

C.

乃下溪中/瞬息可

D.

石门近在咫尺/先达德隆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将及门下,复渡溪北。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乃 先 降 而 就 溪 则 溪 水 正 从 门 中 跃 出 有 巨 石 当 门 分 为 二 道


(4)【乙】文作者探游石门的经历与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的情景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5)学校地理社团拟在“游山河,赏胜景”主题活动中宣传“小石潭”“石门”两处景观。作为社团成员,请你任选一处,结合文段内容,写一则宣传语。要求:①包含景观名称;②突出景观特点;③语言简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1)略无处:(2)不见月:
(3)虽乘御风:(4)属凄异: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文章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我国在三峡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请你结合文章说出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的理由,并写出印证理由的原句。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①京师:京城。②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汉书》是他早创。③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④肆:店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里孝(赞扬) B.博览而不守章句(美好)
C.一见能诵忆(就) D.遂博众流百家之言(通晓)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译文:
王充家穷无钱买书时,是怎样读书的?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与友行() (2)尊君在( )
(3)入门不( )(4)相而去(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
,我认为文中元方是个
的孩子。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续资治通鉴·卷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雨骤至/待君久不至,已去 B.帝怒形于色/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C.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 D.刑以惩恶/岂得以喜怒专之?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
史书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2)谈笑有鸿儒()
(3)可以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