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青城山记
[明]焦维章
成都之西,名山水以十数,而灌①胜;灌之山以百数,而青城尤胜。
时嘉靖二载季春三月,予友冯廷器曰:“青城之秀甲于益州,望之蔚然。予将披石穿云,候君于青霄白石间,亦胜事也。”予偕诸友刺舟渡江,渐近山下。一时林壑之美,已觉胜绝。过横山,望青城山长生观等处,尚在翠微烟霭间。少焉,阴雨冥濛,作潇潇声。南行一里余,雨亦霁。由长生观西北行,凡数转,抵建福宫。且暝,不可前矣,遂宿焉。迨晚,风雨大作,且饮且怅,以为天师洞陡绝,扳跻尤难。吾友鲜宗申曰:“不可止也!其勿贻谢灵运之愧。”夜分,雨止。
厥明②,日光苍凉,掩映云际。行巨壑间,每大啸,类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西升崇岭,罗磴如立,仰首拊膺而上。远望有梨花一株,灿如素锦,云即洞所在也。道甚湫隘,才可尺许,旁皆邃谷,易于坠蹈。凡行四五里,得至洞下,洞在石壁十余丈上。悬为栈道,沿入洞中,三十六峰次第呈露,黛色如螺。左试剑石等山,远近朝拱,浮岚往来,在我襟袖。天下之奇观备矣。
寻建福宫故道,将谋归路。会冯廷器延饮其家,诸友亦醉饱连日。吾曹虽铅椠③之素业未休,而江湖之志壮尤甚。故太史公必登龙门,探禹穴,而后为文豪宕有奇气。朱、张二儒④,远临衡岳,一时高迈之怀,岂潦倒嚣哗者之能与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五十五,有删节)
【注】①灌:灌县,今都江堰市。②厥明:天亮。③铅椠:指读书作文。④朱、张二儒:宋代大儒朱熹、张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雨亦霁 霁:(雨)停 |
B. |
迨晚 迨:趁着 |
C. |
类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 类:好像 |
D. |
天下之奇观备矣 备:齐全 |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予将披石穿云,候君于青霄白石间,亦胜事也。
②会冯廷器延饮其家,诸友亦醉饱连日。
(3)在作者的“青城之游”中,除了秀美景色,还有什么引发了他在文末的慨叹?请结合全文分析作答。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4分)
【甲】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范文正公贬饶州: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②朋党: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③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春和景明景:②士大夫莫敢往别莫: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②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译: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
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
中任选一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
杜甫顾炎武周恩来
答: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甲】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文段 (乙)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②,见义勇为,虽机阱○3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4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5,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6而不扰,故所至民便○7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天资刚劲:生性刚直3机阱:陷阱。
4枉直乖错:冤假错案5润身:修身养性6宽简:宽松简易。7便:安逸、安适。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虽机阱在前/虽几狗不得宁焉 | B.读书辄成诵/饮少辄罪 |
C.或问“为政宽简-----何也?”/或异二者之为 | D.及冠/及郡下 |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方 贬 夷 陵 时 无 以 自 遣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用同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2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 “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每优容之。前后匡谏讽刺,多所宏益。
注:①畋:打猎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 B.万夫敛手(收) |
C.陛下废万机(废除) | D.诚非所宜(应当)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
A.遂笑而释之而旗尾略不沾湿 |
B.后从猎于高陵相与步于中庭 |
C.实谓惩其奢淫其恕乎 |
D.今于隋宫之内忘路之远近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苏世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王戎丧儿万子①,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②,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③。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万子:王绥,字万子。②孩抱中物:形容孩子很小,尚在怀抱之中。③圣人:指人格品德最高的人 最下:指愚人。不及情:没有感情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 )③语时了不悲()
②山简往省之()④简服其言()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⑵ 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甲】【乙】两文中的“了不悲”“都不哭”“悲不自胜”“为之恸”,实际是为后人称颂的“魏晋风度”的一种体现。联系两篇文章的内容,简要说说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擅长) | B.但微颔之(下巴颏) |
C.尝射于家圃(曾经) | D.睨之(斜着眼睛看)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 |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C.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 |
D.康肃笑而遣之睨之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