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瓶的制作与探究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成功发射,“太空水族箱”也随之“入住”中国空间站,激发了同学们制作生态瓶的兴趣,于是他们开展了以下实践和探究活动。
制作与分析:
(1)小青组选择玻璃瓶、金鱼藻、6条小鱼、塘泥等制作了水生生态瓶(如下图),其中金鱼藻扮演的角色是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______和部分有机物;小鱼扮演的角色是______,其呼吸作用产生的水和______可作为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评价与改进:
(2)请根据评价标准对小青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
评价 |
①容器无色透明; ②生态瓶内成分齐全; ③动物与植物间大小及数量的比例适当; ④动植物与容器的大小比例适当; …… |
优点:______ 建议:______ |
实验与探究: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生态瓶中生物的影响,同学们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水温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下图为小芸组的实验结果。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探究二】水温对小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4)下表是小华组的实验结果。
该实验中,数据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受以上两组同学实验的启发,小青组计划探究其他环境因素如______对生态瓶中小鱼的影响。求真永无止境,探究仍将继续……
小刚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学生,课余时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在学习完“生物的无性生殖”以后,他便把两个如图所示的大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进行种植。结果发现种植的马铃薯块有的长了芽,有的没长芽。他将马铃薯块取出比较,猜想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验证该原因是否成立,小刚又重新进行了实验。
①取两个盛有潮湿的、肥沃土壤的花盆,编号为甲、乙。
②为排除因马铃薯块大小不等造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他将挑选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块若干,分成两组,将的马铃薯小块种在甲花盆内,将另一组的马铃薯小块种在乙花盆内。将两花盆放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③预计花盆中的马铃薯块茎会发育成幼苗。
④小刚设置甲、乙两花盆的目的是。
⑤得出结论:马铃薯块没有发芽的原因是没有带芽眼。
夏天买回的肉类,存放时间稍长就会变质,有同学提出将鲜肉放在冰箱冷藏箱中就能延长保存时间。小明为了验证这一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材料 环境温度 保存时间
甲 鲜猪肉100g 20C/一天 鲜猪肉不变质
乙 鲜猪肉100g 280C/一天 鲜猪肉变质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问题:
(1)小明提出的探究问题。
(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
(3)鲜猪肉变质的根本原因是。
(4)你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5)请你再举一个延长鲜肉保存时间的方法。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 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 瓶子的大小 B. 细菌的有无 C. 肉汤的多少
(3)乙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牛奶的()
A. 巴氏消毒法 B. 腌制法 C. 脱水法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
加入物质 |
控制条件 |
检验方法 |
1号 |
馒头碎屑+2 ml唾液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2号 |
馒头碎屑+2 ml清水 |
37 ℃水溶10分钟 |
加两滴碘液 |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结论:。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2号。
(4)本实验用37 ℃水溶液,是因为。
下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
实验设计 |
1号 |
馒头块+唾液(2ml),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
2号 |
馒头屑+唾液(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
3号 |
馒头屑+清水(2ml),搅拌,37℃水浴10分钟 |
(1)完成表中各项处理后,在每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碘液,出现蓝色变化的试管是,其原因是。
(2)无蓝色变化的试管是,说明淀粉已被唾液中的分解成为,此物质还需在胰、小肠所分泌的、等消化液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成才能被人体吸收。
(3)1号试管和2号试管对比说明了
(4)如果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将4号试管设计成“馒头屑+唾液(2ml),搅拌,10℃水浴10分钟”,你认为应选号试管与其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