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太宗罢朝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①!”文德后②问:“谁触忤③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注释】①田舍汉:乡巴佬,这里指魏征。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③触忤:触犯,忤逆。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后退而朝服立于庭  (     )
(2)故魏征直言        (     )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朗读节奏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B.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C.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D.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文皇后在太宗盛怒时,指出“        ”之道并朝服以贺,极具智慧(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短文揭示了太宗                                        的形象特征。(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峡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⑷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文选自《》,作者,是北魏著名的家、家。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巘多生怪柏哀转久 B.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
C.其间千二百里飞漱其间 D.巴东峡巫峡长猿鸣声泪沾裳

文段写景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写水,则描绘不同的不同景象。
全文看,第⑷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⑴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

阅读《三峡》,(回答1—3题,共14分)
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⑴水
⑵素绿潭
⑶绝
⑷林寒涧
翻译下列语句。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高地厚华夏情。
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以上选段中第二自然段相比,在写水方面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分)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释下面的划线词语
无与为乐者( )⑵至承天寺( )
⑶怀民未寝( )⑷相与步于中庭(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文言文阅读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术者()
(2)数月()
(3)人皆之()
(4)其马胡骏马而归()
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战争的惨烈?
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小石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甲】文第一自然段中体现水清的词语是“”; 【乙】文中借描写水清喻指皎洁月光的词语是“”。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2)往来翕忽翕忽
(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4)欣然起行欣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所说的“闲人”指什么人?请说说《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能否算是这样的“闲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