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各国新一轮空间竞赛正向深空拓展,被称为“袖珍地球”的火星成为新一轮空间竞争的焦点。由于各国在空间探测中一般遵循“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受益”的原则,多位专家预言,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各个发达国家将在火星开发中掀起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材料二: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
行星 |
质量 (地球为1) |
体积 (地球为1) |
平均密度 (g/cm3) |
轨道倾角 |
偏心率 |
公转方向 |
地球 |
1.00 |
1.00 |
5.52 |
0° |
0.017 |
自西向东 |
火星 |
0.11 |
0.15 |
3.96 |
1.9° |
0.093 |
自西向东 |
(备注:轨道倾角是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如果为0,椭圆就是园。)
(1)结合材料,从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方面来描述火星和地球共同的围绕太阳公转运动的特征。
(2)与火星相比,地球有何特殊性,并分析这种特殊性存在的基本条件。
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阅读表1和表2,回答有关问题。(10分)
表1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海拔(m) |
<200 |
200~500 |
500~1000 |
1000~2000 |
2000~4800 |
|
人口 |
数量(万人) |
73345.1 |
19427.8 |
8647.5 |
10037.1 |
1590.8 |
比重(%) |
64.9 |
17.2 |
7.7 |
8.9 |
1.4 |
|
面积 |
数量(万km2) |
144.5 |
97.2 |
162.5 |
39.9 |
315.9 |
比重(%) |
15 |
10.2 |
16.9 |
25 |
32.9 |
表2我国人口水平分布状况
距海岸的范围(km) |
<200 |
200~500 |
500~1000 |
>1000 |
人口密度(人/km2) |
100 |
48.8 |
35.0 |
5.2 |
(1)分析表1,从地形类型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____人/km2。
(2)表2反映出我国人口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表1和表2,我国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地区和____地区的趋向性。
读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A为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
(2)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出生率、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的____型。
(3)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率迅速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值出现在____年前后,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
(5)2002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是1.3%、O.6%、O.7%,这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属于____出生率、____死亡率、____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6)我国下列省市区中,目前已完成人口转变的是
A.上海 | B.江苏 | C.西藏 | D.宁夏 |
(7)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在图中绘出1975~2000年期间的B曲线。
年份 |
1980年 |
1985年 |
1990年 |
1995年 |
2001年 |
出生率(%) |
1.82 |
2.1O |
2.10 |
1.71 |
1.34 |
死亡率(%) |
O.63 |
O.68 |
O.67 |
O.66 |
O.64 |
读“人口出生率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完成相关问题。
(l)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中国、美国、巴西、坦桑尼亚四国中的哪一个国家?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人口出生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人口出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图说明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4)中国人口出生率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中新网2009年6月14日电“今年全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首次超过1000万,人口年龄结构令房地产再火10年”。而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支撑力还有多少年的争论,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材料2:“人口红利”是指通过计划生育,在比较低的收入条件下,加速人口转变,形成较高比例的劳动或工作人口,既促进社会增长,又促进社会储蓄积累。
材料3:中国劳动力资源及其老化趋势图。
(1)结合材料1,试分析今后我国人口政策的重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3,分析我国老年劳动力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哪一阶段?
(3)结合材料1、2、3,分析我国“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是哪一时段?
(4)结合材料3,说明我国人口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什么?
读下面四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历年出生人口的变化。
材料二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消耗占当年新增财富的百分比。
材料三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位次。
项目 |
耕地面积 |
森林面积 |
年产矿石 |
水资源 |
总量 |
第4位 |
第6位 |
第3位 |
第6位 |
人均 |
第67位 |
第121位 |
第80位 |
第110位 |
材料四 1990年第四次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内地的数据。
项目 |
总人口 (万人) |
年龄结构(%) |
每十万人中学、大学程度人数 |
城镇人口比重(%) |
||
O~14岁 |
15~64岁 |
≥65岁 |
||||
1990年 |
113368 |
27.69 |
66.81 |
5.5 |
1422 |
26.23 |
2000年 |
126583 |
22.89 |
70.15 |
6.96 |
3611 |
36.09 |
(1)分析材料一,说明1950年和1984年出生人数较少的原因。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从人口和经济的关系看,分析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3)分析材料四中所反映出的我国人口问题和相应的成就。
(4)分析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资源和环境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