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 B.扩大了统治基础 |
C.君主控制用人权 |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
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按等级选出 |
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 |
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
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 |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
C.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
D.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
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下列关于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
C.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俞可平在《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说:“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构成这些框架的内容有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 民主共和政体 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④ |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