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链接】
医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
乙同学:今非昔比,我们不能-咏地"萧规曹随",应根据形式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收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
我国应对来那个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 |
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 |
①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②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购买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 ③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 |
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 ③为汽车、钢铁、实话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 …… |
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
辨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可以概括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整体与部分相互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是什么?
请从哲学的角度解释“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认识?”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政策。“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现了经济的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1978——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6.4和6.2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是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重要指标。1978——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3.1%,城镇居民家庭由57.5%下降到36.3%;二者分别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和21.2个百分点。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为什么可以说明居民物质生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