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八 骏
(明)刘基
穆天子得八骏以造王母,归而伐徐偃王,灭之。乃立天闲、内、外之厩。八骏居天闲,食粟日石;其次乘居内厩,食粟日八斗;又次居外厩,食粟日六斗;其不企是选者为散马,散马日食粟五斗;又下者为民马,弗齿于官牧。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而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
穆王崩,造父卒,八骏死,马之良驽莫能差,然后以产区焉。故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居天闲,以驾王之乘舆;其厖①为中乘,居内厩,以备乘舆之阙,戎事用之;冀及济河以北,居外厩,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于四方者用之;江淮以南为散马,以递传、服百役,大事弗任也。其士食亦视马高下,如造父之旧。
及夷王之季年,盗起。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闻钲鼓而辟易,望旆而走。乃参以外厩。二厩之士不相能。内厩曰:“我乘舆之骖服也。”外厩曰:“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争而闻于王,王及大臣皆右内厩。既而与盗遇,外厩先,盗北。内厩又先,上以为功。于是外厩之士马俱懈。盗乘而攻之,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亦奔。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
王大惧,乃命出天闲之马。天闲之马实素习吉行,乃言于王而召散马。散马之士曰:“戎士尚力,食充则力强。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王内省而惭,慰而遣之,且命与天闲同其食,而廪粟不继,虚名而已。
于是四马之足交于野,望粟而取。农不得植,其老羸皆殍,而其壮皆逸入于盗,马如之。王无马,不能师,天下萧然。
( 选自《郁离子》)
【注】①厖(máng):通“尨”,杂;乱。此指杂色。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企:企及,赶上 B.齿:谈到,提及
C.阙:通“缺”,补缺 D.右:袒护,偏袒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内厩之马当服戎事,则皆饱而骄 B.以递传、服百役,大事弗任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C.故冀之北土纯色者为上乘 D.内厩先奔,外厩视而弗救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19.下列句子中,与“乃参以外厩”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诸侯及王之公卿大夫及使于四方者用之 B.我乘舆之骖服也。
C.马之高足骧首者尽没 D.尔食多而用寡,其奚以先我?”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故事富有传奇性。穆天子因为拥有八匹骏马而得以会见西王母和讨伐徐偃王,垂名于世。而夷王之马因为不事戎、养尊处优而在战乱中损失殆尽,致使天下萧条冷落。不同的结局可谓对比鲜明,褒贬尽显。
B.本文以马为议论重点,形象而又深刻。马的优劣以产区分为四类,而天闲之马、内厩之马白白地享受优裕的物质条件却百无一用,而有用之马却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变得灰心懈怠。这种以出生地为选马的标准,荒唐而又愚蠢。
C.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挖掘讽刺素材,将严肃的社会问题通过一些生活细节予以揭示。在战事面前,养马人之间互相推诿,夷王在无奈之下只好承诺一视同仁,但养马人争斗不断,各自为政,落得空欢喜一场。这段细节描写可谓丰富、饱满。
D.本文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来寄予深刻的事理,通篇讲的是“马政”,但实际谈的是“人政”。寓言旨在告诫执政者要爱惜人才,不能按其出生地域、地位来区别对待人才,讽刺了元朝人才使用方面的民族歧视政策。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造父为司马,故天下之马无遗良。
(2)今食之倍者且不克荷,吾侪力少而恒劳,惧弗肩也。
简答题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的?
《红楼梦》中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探春各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分别体现了她们怎样的个性?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今人论诗,动言贵厚而贱薄,此亦耳食之言。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鲛蛸贵薄。以一物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古人之诗少陵似厚,太白似薄;义山似厚,飞卿似薄:俱为名家。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袁枚《随园诗话》卷四)这段话中提到了四位诗人,其中少陵、义山,飞卿分别指谁,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
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作者对待论诗的态度,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是非铜乎?何黯然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焉。”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 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为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薪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①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
【注释】①矧:况且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元素终蓄之蓄:容留 |
B.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阖:关闭 |
C.客至,出陈之陈:陈述 |
D.其可笑事率类此率:大概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天地间无弃物”观点的一项是()
①樗栎不材,薪者不弃
②沙石至恶,玉人赖焉
③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
④实元素之能容也
⑤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
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③⑤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取了“执洒扫”“应门”“涤磨古玩”“断歧生之木”“守新植柳树”等五个典型事例,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出阿留“痴呆无状”的特点,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
B.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可用之处,而人才不能为当权者所用,是因为他们不为 当权者所喜欢。 |
C.作者在议论中,将今士之不幸与阿留之幸作对比,感慨当时的 “正直静退之士” 得不到重用的悲哀。 |
D.本文叙议结合,先叙述阿留虽“痴呆无状”,但由于具有一技之长而得到主人终 |
身“专任” 的故事,然后就此展开议论,指出“天地间无弃物”,应该取其所
长,而不必求全责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②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
③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文言文阅读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坐:因为 |
B.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
C.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让:责备 |
D.武安者,貌侵,生贵甚侵:相貌丑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武安侯以王太后故非痛折节以礼屈之 |
B.魏其已为大将军后将军必为太尉 |
C.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
D.天下吏士趋势利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田蚡刚掌权就想当丞相,但经过籍福劝说后,面见皇帝,提出把相位让给魏其侯。 |
B.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否则,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但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话。 |
C.武安侯田蚡因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自己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把持朝政,掌管官吏的升降,引起皇上的不满。 |
D.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汉景帝去世后,太子登位继立,朝廷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 |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翻译下面的句子。(7)
①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词,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乃旋师。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 擢:提拔 |
B.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按:审查 |
C.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更:再次 |
D.而酋长营兴化 营:扎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教以击刺法申之以孝悌之义 |
B.乃因地形制阵法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C.精求而更置之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D.继光乃旋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戚继光虽然家境贫寒,但身为将门之后,他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影响和自己的不懈努力。 |
B.戚继光是一代名将,但他的仕途却坎坷不顺,他曾因作战无功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而被免官。 |
C.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患横行,当地人民苦不堪言,平倭战争获得人民的拥护与欢迎。 |
D.戚家军之所以名闻天下,主要因为戚继光治军有方,而且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所以屡战屡胜。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
⑵.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