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
C.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D.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材料二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在回忆录
材料三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谈尊重各圆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图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谊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1)上述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结合国际背景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表现。(3分)
(3)“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国际形势和国际局势分别产生什么影响?(3分)
(4)请列举二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分)
材料一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庙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4)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在19世纪下半半期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和和方案,试举例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伯利克里说‚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材料三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荣耀的公职”包括哪些?你如何理解“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5分)
(2)材料二中苏格拉底批评了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什么做法?这表明苏格拉底已认识到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局限性?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2分)
(4)结合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3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1)《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把新创的政治制度推向全国,简述秦朝政治制度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4分)
(2)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卫者,天下攻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4分)
(3)至1949年9月21~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发展?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45年,德国与欧洲邻国、美国和苏联的和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欧洲的不仅是毁灭和废墟,还有深刻的对抗和相互之间的指责。更为重要的是,德国的纳粹分子、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以及他们心甘情愿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所犯下的罪行,严重疏远了从前的被占领各国与德国的关系,而德国本身也将在1940年代末冷战的序幕中分裂。
——鲍尔康泊《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材料二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在处在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 “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摘编自吴友法、粱瑞平《论二战后阿莹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材料三西德的国家精英一般承认,原则上应赔偿纳粹暴政的受害者的物质损失、身体和精神损害以及无尽的伤害。……在过去的20年中,“负面记忆”促进了德国与其欧洲邻国的日益全面的和解。由于国际更替和冷战的结束,欧洲人已经承认他们对于纳粹和法西斯统治的责任,以及对占领时期的罪行和1945年之后的歧视的责任。
——鲍尔康泊《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在1945年,德国与欧洲邻国、美国和苏联的和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
(2)根据材料二提炼阿登纳关于德法和解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德国和邻国最终实现全面和解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