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为寻求实现国家现代化,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曾有过那些探索?其结果如何?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过哪些重大决策?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75年3月5日)目前生产的形势怎么样?农业还比较好一点,……工业方面,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去年一年,工业生产的情况是不好的。
(1975年8月18日)我对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整顿企业管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关键是建立责任制。……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钱,这怎么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1975年9月26日)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1975年9月27日)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农业要整顿,工业要整顿,文艺政策要调整,调整其实也是整顿。要通过整顿……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1984年10月10日)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次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2: 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l%,农业增长4.6%。这种状况表明整顿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
要求:内容应包括全面整顿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评述应成文,无须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变法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妹,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自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帖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固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路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根据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 一
图二唐朝对外交通图
图三
(1)史学家认为:“汉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国度,而是世界交通网络中的东方中心。”请结合图一论证这一观点。
(2)唐代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唐代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规模空前。试结合图二举例说明唐文化对亚洲国家的影响。(请举出两例予以说明)
(3)有人说,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请依据图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点、线、面的具体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以上三幅图片是新中国三个不同时期的票据
材料二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
年均增长率(%) |
1953~1957年 |
4.5 |
1958~1962年 |
4.3 |
1963~1965年 |
11.1 |
1966~1970年 |
3.9 |
1971~1975年 |
4.0 |
1976~1980年 |
5.1 |
1981~1985年 |
8.1 |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图一的股票与图三的股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
(2)从材料一中图二到图三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指出材料二中两次农业总产值下降的时间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