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吼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战国策》)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卑身厚币 币:钱币。
B、诎指而事之 指:通“旨”,意旨,想法。
C、而朝其门下 朝:拜访,拜见。
D、安事死马 事:用。“安事”,犹言“何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北面而受学
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C、①反以报君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D、①闵王出走于外
②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隗认为,君主应该像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诚心侍奉,虚心
求教,这样才能网罗天下的人才,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B、郭隗讲述了百金买骨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不惜重金的道
理,又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欲辅佐昭王的想法。
C、本文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先写燕昭王继位,接着写燕昭王求贤,继
而写贤者群集以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最后写大败齐军。
D、本文塑造了燕昭王这一贤明君王的形象,他不仅礼贤下士,善于听取意见,
而且能知人善任,以乐毅为上将军,终于报仇雪耻。
13、翻译下列句子
(1)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燕昭王求士》)
译:
(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燕昭王求士》)
译: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
师》)
译:
(4)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控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我決起而飞決:疾速的样子 |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去,往则芥为之舟芥:芥子 |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而后乃今培风培:凭 |
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坳:凹陷不平 |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B.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水浅而舟大也 |
C.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南冥者,天池也 |
翻译文中画线句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 注:两处“适”均通“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即墨距燕。距:抵抗。 | B.齐人未附。附:归附。 |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 D.而城中鼓噪从之。鼓:指击鼓。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焉用亡郑以陪邻 |
B.遣使约降于燕。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C.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D.五千人因衔枚击之。相如因持璧却立。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
C.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已方同仇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适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文长传(明)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上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凤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乎!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速有致。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名藉甚藉:显著。 | B.屡试辄蹶蹶:失败。 |
C.属文长作表属:通“嘱”,嘱托。 | D.然竟不偶偶:结婚,婚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B.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
C.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
D.中丞胡公宪闻之,客诸幕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A.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 | B.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 |
C.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 D.山奔海立,沙起云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徐渭一生,突出了三点:才奇、人奇、“数奇”。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笔墨写出了徐渭才能独出冠时,品行狂放不羁,遭际困厄颠仆的一生。 |
B.从整体布局看,文章大量的篇幅落在徐渭才能多样与行为狂放的横向展开上,而命途多舛则草蛇灰线般在其中闪现,构成全文的主线。 |
C.徐文长自负才略,在中丞胡宗宪面前,别人匍匐跪语不敢举头,而他以部下一个秀才身份却侃侃而谈,毫无惧色。在胡宗宪面前过分狂傲,这也是他不得志的原因。 |
D.徐文长诗、文、书、画皆为当时一流,他的书法笔意奔放和他的诗一样,苍凉劲节中流露出婉美媚人的姿态,以他的余力从事绘画,作品高远典雅富有情趣。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2)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甲】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①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注]①练实:竹子开花后结的果实。②鸱chī,猫头鹰一类的鸟。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
B.宋荣子犹然笑之辩乎荣辱之境 |
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圣人不凝滞于物 |
D.旬又五日而后反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比:合乎 |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恐吓 |
C.彼且恶乎待哉恶:何 |
D.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致:给予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A.流俗之所轻也 | B.衣赭衣,关三木 |
C.臣具以表闻 |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御六气之辩 | B.虽趣舍万殊 |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D.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下列对选文有关的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提到宋荣子是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十分可笑。 |
B.列子御风而行,轻妙飘然,他超然脱俗,但还没达到逍遥的境界。 |
C.“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充满无限自由和谐的广大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心灵自由的要求。 |
D.乙文中,庄子用比喻的方法表明自己鄙视功名利禄,追求高洁和自由的态度。形象生动,尖锐痛快,余味无穷。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使他的人格魅力和文章魅力融为一体。 |
翻译下面的句子。(共9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3)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