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
政策 |
名称 |
1947年5月 |
设立民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 |
1980年3月 |
设立经济特区 |
深圳特区 |
1997年7月 |
设立特别行政区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
“l937年底全国(除东北地区)共有工厂3925家,其中上海就有l235家,约占总数的31%,其他沿海各省共2063家,约占总数的52%,内地各省所有工厂只占总数的17%左右……截至1945年,战时向政府注册登记的后方新设工厂共计4382家,西部地区就占了90%。”这一变化说明
A.抗战彻底改变了战前不合理的工业内部结构 |
B.抗战一定程度改变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
C.大后方已消除了西部与东部工业的差距 |
D.民族工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
据《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介绍,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
A.顺应世界潮流 | B.走向民主共和 |
C.启蒙国民思想 | D.拯救民族命运 |
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
C.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
D.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