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
有氰 |
有产氰糖苷、无氰 |
无产氰糖苷、无氰 |
基因型 |
A_B_(A和B同时存在) |
A_bb(A存在,B不存在) |
aaB_或aabb(A不存在) |
(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型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____________,或者是____________。(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e控制。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F1均表现为氰、高茎。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____________。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某科研所为了研究开发痢疾疫苗、研究T细胞功能及免疫机理,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 痢疾杆菌) |
第二次接种(灭活 的痢疾杆菌) |
抗体合 成程度 |
甲 |
正常的鼷鼠 |
未接种 |
+ |
乙 |
正常的鼷鼠 |
接种 |
+++++ |
丙 |
幼年摘除 胸腺的鼷鼠 |
未接种 |
+ |
丁 |
幼年摘除 胸腺的鼷鼠 |
接种 |
+ |
戊 |
摘除胸腺后注入 T淋巴细胞的鼷鼠 |
接种 |
++++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 ,就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 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
下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结构X为 。图2中③为 。
(2)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若结构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 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 。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起 积聚。
大麻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请回答以下问题:
(1)某些转基因高抗旱性大麻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抗旱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染色体上的短横线表示抗旱基因的整合位点)。将高抗旱性大麻与非转基因大麻(无抗旱基因)杂交,发现子代抗旱性大麻所占比例大70%,小于80%。两个抗旱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类型(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
(2)下图为大麻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图中Ⅰ片段)上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非同源部分(图中Ⅱ1、Ⅱ2片段)上的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已知控制大麻抗病的显性基因D与不抗病的隐性基因d位于性染色体上,但不知该对基因在Ⅰ片段还是在Ⅱ1、Ⅱ2片段。若大麻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具有抗病性状的雄性大麻个体可能有的基因型。
②现有一株雌性不抗病和一株雄性抗病(不知是否为纯合子)的大麻杂交,回答问题。
a.如果D、d位于Ⅱ1片段,则子代。
b.如果子代全为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片段。
c.如果子代雌性全为抗病,雄性全为不抗病,则这对基因位于片段。
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Ⅱ7为纯合子。据图回答: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性遗传病。
(2)Ⅱ6的基因型是,Ⅲ8的基因型是。
(3)假设Ⅲ10与Ⅲ9结婚,生出只有一种病的女孩的概率是_。
甲图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乙图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分裂的染色体数量变化。
(2)乙图a~e中与甲图曲线②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依次是、。
(3)甲图曲线①~⑥中的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乙图细胞a~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含有染色单体的是。
(4)就染色体行为来说,乙图中a细胞可发生,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