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为顺差,“-”为逆差(单位:亿美元)
年代 |
1950年 |
1960年 |
1970年 |
1973年 |
与日本 |
+2.4 |
+2.0 |
-15.9 |
-19.4 |
与欧共体 |
+2.0 |
+10.7 |
-5.8 |
-17.8 |
材料准确地反映出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衰退 ②二战后,日本、欧共体经济迅速发展 ③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快于欧共体 ④二战后,资本主义陷入经济危机中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④ |
在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展开了诸多冲突。下列不属于此类冲突的是
A.宋教仁案 | B.二次革命 |
C.清帝退位 | D.护国运动 |
1912年以后,跪拜、作辑等被鞠躬、握手所取代,“大人”“老爷”等称谓被“先生”和“君”所取代。带来这种礼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教育制度的改革 | B.民国政府的倡导 |
C.领袖的个人决策 | D.底层民众的呼声 |
“日人在 山东及津沪等地,增设的工厂甚多,青岛德人之工厂全为日人所占。单就青岛及山东之日人工厂而论,为数已139家,资本皆极雄厚”这段材料说明
A.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
B.日本在一战期间形成暂时独占中国的局面 |
C.日本趁西方国家忙于一战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
D.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进行经济掠夺 |
1901年1月,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指的是
A.洋务运动 | B.百日维新 | C.清末新政 | D.预备立宪 |
百日维新时期,法令叠出,所颁诏令未曾提及
A.设立铁路、矿务总局 | B.在京师设立大学堂 |
C.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 D.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