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之后,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 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
会帝让九赐,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骨瘠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悟,乃见青眼。由是礼德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选自《晋书》)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坏府舍屏障 坏:毁坏 B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穷:尽
C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批评 D乃赍酒挟琴造焉 造: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而喜怒不形于色 吾尝终日而思矣 |
B.籍由是不与世事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C.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D.皆以酣醉获免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3.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称代内容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临诣府,使取之 代前文的“作” B籍便书案,使写之 代前文的“书案”
C钟会数以时事问之 代前文的文章 D乃赍酒挟琴造焉 代前文的阮籍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阮籍不拘礼教的一项是
①籍由是不与世事 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 ③籍沉醉忘作
④举声一吼,吐血数升 ⑤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 ⑥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 ①③⑤
5.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呆子。
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文章让世人叹服。
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是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
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2)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深:深重 |
B.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 |
C.秦王购之金千斤购:重金征求 |
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
A.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丹不忍以已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B.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偏袒扼腕而进曰 |
C.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D. 为之奈何 |
从后两段文字的内容看,下列对荆轲的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日:“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祜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
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 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尉他魋结① 箕倨见陆生。陆生因进说尉他,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帝大说,拜贾为太中大夫。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陆生常安车驷马,从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节)
【注】①魋结:结成椎形的发髻。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陆生曰谢:感谢 |
B.高帝不怿而有惭色怿:高兴 |
C.绛侯与我戏,易吾言易:轻视 |
D.遗陆生为饮食费遗:赠送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 |
B.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 |
C.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 |
D.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 |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能言善辩,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出使南越,让原本举止无礼、态度轻慢的尉他归顺汉朝,得到汉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
B.陆贾通晓治乱之道,敢于直谏。他征引历史对汉高祖只重武功轻视文治的思想进行了劝谏,还写文章详尽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受到汉高祖的赞赏。 |
C.陆贾懂得审时度势,韬光养晦。他自知无法与吕后势力抗争,就称病辞职在家闲居。他时常坐着四匹马拉的车子,带着侍从,佩带着价值百金的宝剑到处游玩。 |
D.陆贾深谋远虑,富有政治眼光。在与吕氏势力斗争中,陆贾主动为陈平出谋划策,建议陈平和绛侯搞好关系联手对付吕氏。陈平采用了他的计谋,使吕氏篡权的阴谋难以得逞。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译文:
(2)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①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仚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忽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绩。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绩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绩袭爵。(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①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殊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
第Ⅱ卷(主观题共112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日:“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绩嗣。时以此多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仕州为主簿。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于后机,欲攻濬。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迁散骑侍郎。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今承洪基,此乃天授。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臣等敢冒陈闻。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帝不纳。
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为别驾辟:征召 | B.当垂于后垂:留传 |
C.以豫诛骏功豫:参与 | D.将诛之诛:惩罚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攀“居心平允”的一组是()
①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②攀善于将命,帝善之
③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④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
⑤攀不得已,扶疾赴召⑥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到中央口述计谋,皇帝又召见何攀,命令他与张华筹划讨伐事宜。 |
B.何攀与石崇的奏章提出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旧制的建议,皇帝没有采纳。 |
C.何攀在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的时候,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就职,皇帝也下诏催促,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
D.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名士,被乡里诽谤,何攀任梁州、益州中正的时候,为他们辩明曲直,引荐他们担任官职。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
(2)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