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月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年,普奥联军武装干涉法国。《莱茵河军团战歌》迅速在义勇军中传开。马赛市的义勇军唱着这首战歌进军巴黎,“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
(1)《莱茵河军团战歌》即著名的《马赛曲》,歌中号召“公民们”起来保卫祖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法国“臣民”变“公民”的思想和政治方面的原因。
材料二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在议会中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德国
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1914年德国
殖民地面积还不到英国殖民地的1/4和法国的1/3。
(2)普法战争后,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皮洛夫的讲话反映了德国要争夺世界霸权。这一时期除租借中国胶州湾外,德国还参与了哪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材料三要维护国联,面临一个道义上的两难:要坚持捍卫大战后的欧洲现状,就必然
违反民族自决原则;而要坚持民族自决,1919年的现状就会被打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评价说:“我想象不出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精力最充沛、是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致伍德罗·威尔逊的备忘录,1919年3月25日)
|
材料四法德关系示意图
材料一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营经济比重
项目 |
公有制经济 |
私有制经济 |
工业总产值 |
100 |
0 |
商业零售额 |
约96 |
约4 |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制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十五大报告》
(1)材料一表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了变化?
(2)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成功的探索?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重大改革?
武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口直接对外贸易额与位次(引自陈锋《汉口发展与张之洞督鄂》)
年份 |
进出口额(两) |
占全国 |
1867 |
522342 |
0.41 |
1868 |
1398115 |
0.89 |
1869 |
1266253 |
0.83 |
1870 |
2290335 |
1.69 |
1871 |
3675409 |
2.36 |
1872 |
4075196 |
2.52 |
1873 |
4421536 |
2.86 |
1874 |
5258811 |
3.96 |
1875 |
5761239 |
4.15 |
1876 |
7271451 |
4.75 |
材料二张之洞极力主张兴修芦汉铁路,他指出:“语其便利,约有数事:内处腹地,
不近海口,无引敌之虑,……干路袤远,厂盛站多,经路生理既繁,纬路枝流必旺,执
鞭之徒,列肆之贾,生计甚宽,舍旧谋新,决无失所,……近畿有事,三楚旧部,两淮
精兵,电檄一传,不崇朝而云集,都下或内地偶有土寇窃发,发兵征讨,旬日立可荡平,征兵之道,莫此为便,……海上用兵,首臣梗漕,东南漕米百余万石,由镇江轮船溯江而上,三日而抵汉口,又二日而达京城,由芦沟桥运赴京仓,道里与通州相等,……”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
材料三武汉者,……中国本部铁路系统之中心,而中国最重要之商业中心也。……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惟一之港。
——孙口山《建国方略》
材料四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铁路交通领域建设取得很大成就。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说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1906年,芦汉铁路通车。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概述张之洞、孙中山认为在武汉地区兴修铁路的好处有哪些?(4分,不得照抄原文)
依据下图指出,这一时期武汉最重要的铁路建设成就是建成通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三康有为借助于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助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铸,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 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06期
材料四“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你认为人物A和B分别是谁?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4)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持有的偏见及原因。
(5)你认为在建设现代和谐社会中,对传统文化应持何种态度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杜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爱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