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62年日本学者汤潜光朝用定量化的指标描述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兴隆期的变化。按照汤潜光朝的定义,世界科学活动中心是指某个时期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数据超过同时期全世界取得的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的国家。一个国家保持其处于科学中心地位的时间,汤潜光朝称之为科学兴隆期。他的统计结果是:  

科学中心
起止时间
科学兴隆期
意大利
1540年—1610年
70年
英国
1660年—1730年
70年
法国
1770年—1830年
60年
德国
1810年—1920年
110年
美国
1920年—今天
84年

 ——刘鹤玲《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综合环境分析》
(1)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和兴隆期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2)促成英国取代意大利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德国科学的进步对德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2分)
(4)你认为美国科技活动中心能保持至今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请回答:
(1)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
(2)有人为此画题诗日:“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3)面对《时局图》反映的时局,19世纪晚期中国兴起了哪两大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 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 96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4)针对包兰铁路沿线的自然环境问题,分析保障铁路畅通的主要措施。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的历史,具有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近代化两个方面的内容,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我国迈出了国家近代化的第一步。”
请回答:
(1)简要说明当时我国“近代化”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2)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结局如何?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而无之。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 “生产之要素三:日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若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三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请回答:
(1)在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验?
(2)简析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3)简要评价梁启超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览阅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梁启超的这段话说的是哪—项变法内容?你对“举国鼓舞欢蹈”是怎样理解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