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1953年春,世界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在宽阔的礼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画像。其中,有哥白尼、迦利略、达尔文等人。中国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也在其中,一位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另一位就是中国明代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中学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P116
材料2、明清时期,随着封建经济高峰的到来,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明朝后期涌现出一批科技巨著,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的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旧版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文化》
(1)材料1中提到的其他国家的三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2)李时珍的画像为什么能够镶嵌在莫斯科大学礼堂的墙壁上?
(3)材料2提到的几位中国科学家除了李时珍外,你能够概括出主要成就吗?概括这些著作的总体特征与材料1中的其他国家科学家成就的区别。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三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透过材料二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举一例能佐证材料三观点的史实。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二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材料三(下图漫画)“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的话,你会帮助谁?”对这一问题,网上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网友戏称:“俺会帮孔子吧,因为孔子弱。”“帮老子,老子天下第一的嘛。”“我是路过打酱油的,不关我事。”等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基本主张,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主张的提出,在当时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的基本主张,,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3)读材料三,“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的话”,你会选择帮助谁呢?谈谈你的理由。
问答题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
(1)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的?影响如何?
(3)明清之际儒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任意列举明清之际的两位进步思想家,并说出他们的基本主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又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请回答:
(1)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民生主张?
(3)材料三出自何处?根据材料回答这些问题提出的背景。
(4)以上材料和分析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和一个人一样,耳边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
材料四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构建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和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梅宁华《对现代国家的新思考》
请回答:
(1)根据图1指出唐朝实施了什么政治制度?图2中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政府?这种“仿制品”在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四分析这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4)材料一、三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之处?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本质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