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问之, 继母也,设九宾于廷,臣 敢上璧。
B. 重荣起于军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C. 契丹 遣使责高祖,胜负之 ,存亡之理
D. 幸重荣之乱,期两 之,因人之力而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A. 安重荣虽为武官,但处理政事也能明断。在处理父母诉讼儿子不孝的案件时,他巧妙地审查,发现了继母虐待诬陷儿子的真相,呵斥了继母。
B. 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是因为他对晋国忠贞不渝,不惜对抗高祖的命令,但是高祖始终对他无可奈何。
C. 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虽然安重荣反复挑衅触犯契丹使者,但是契丹知道他又反叛之心,希望从中得利,因此没有对他发怒,最后安重荣果然叛变了。
D. 安重荣虽然对朝廷向契丹俯首称臣强烈不满,但是他一直与高祖离心离德,最终没能够发挥自己的勇武与才智效命国家,反而造成分裂与动乱,身败名裂,令人扼腕。
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

(2) 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节选自《史记•郅都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目都,都不行目:用眼睛示意
B.问遗无所受遗:赠送
C.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间:离间
D.见惮如此惮:害怕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郅都奉公尽职的一组是
①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②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③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
④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⑤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
⑥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贾姬遇到危难的时候,郅都不但自己没有去救贾姬,还劝阻皇上以国家大局为重。此事深得窦太后赏识。
B.郅都深得景帝的信任。窦太后因临江王自杀而想降罪郅都时,景帝还称他是忠臣来为他求情。
C.郅都能严格执法。任济南太守时敢于诛杀头号恶人,震慑了其他坏人。一年后,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匈奴人制做了郅都的木偶像,让骑兵在马上用箭去射,但骑兵都惧怕郅都,无人敢执行命令。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蔓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壁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表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巨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1”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互乃其丛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上奏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厉
C.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引见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蔺相如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倚柱,怒发上冲冠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⑤乃使其从者农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料到秦王只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池,赵国实际上不能得到。
B.蔺相如指出秦国自秦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没有一个人坚守契约。
C.秦王召有司察看地图,指明从此以后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D.蔺相如请求受汤镬之刑,秦王自知理亏,权衡再三,没有杀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
②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是岁也,大将军(指卫青)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
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诏诛浑邪王诛:指责
B.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裨:副(将)、偏(将)
C.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传:传车,古代驿站上专用的车
D.有气敢任任:担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廷
B.①斩其欲亡者八千人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①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①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表明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的一组是()
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②既还,重车余弃粱肉
③对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④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
⑤无子,绝,国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的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十八岁时,做了皇帝的侍中。
B.霍去病擅长骑马射箭,两次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卫青奉汉武帝之命,拨给他壮勇之兵,任命他为剽姚校尉,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敌军数百里,去夺取战功,杀俘敌人很多。
C.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敢作敢为。天子曾想教他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死后,皇帝很悲痛,为他建立的坟墓,外形就像祁连山。他的儿子霍嬗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因此,他的后代断绝了,他的封国也就被废除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也。少孤贫励志。太祖召为丞相文学掾。出为高唐、阳泉、邯、任令,所在称治。文帝践阼①,入为尚书郎、廷尉监,出为南阳、涿郡太守。
涿北接鲜卑,数有寇盗,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筑京候②。时或有不愿者,观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于是吏民相率不督自劝,旬日之中,一时俱成。守御有备,寇钞以息。明帝即位,下诏书使郡县条为剧、中、平者。主者欲言郡为中平,观教曰:“此郡滨近外虏,数有寇害,云何不为剧邪?”主者曰:“若郡为外剧,恐于明府有任子③。”观曰:“夫君者,所以为民也。今郡在外剧,则于役条当有降差。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乎?”遂言为外剧郡,后送任子诣邺。时观但有一子而又幼弱。其公心如此。观治身清素。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
明帝幸许昌,召观为治书侍御史,典行台狱。时多有仓卒喜怒,而观不阿意顺指。太尉司马宣王请观为从事中郎,迁为尚书,出为河南尹,徙少府。大将军曹爽使材官张达祈家屋精。及诸私用之物,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赐爵关内侯,复为尚书,加驸马都尉。高贵乡公即位,封中乡亭侯。顷之,加光禄大夫,转为右仆射。常道乡公即位。进封阳乡侯,增邑千户,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司空,固辞,不许,遣使即第拜授。就官数日,上送印绶,辄自舆归里舍。薨于家,遗令藏足容棺,不设明器,不封④不树。谥日肃侯。子悝嗣。,成熙中。开建五等,以观著勋前朝,改封悭胶东子。
(选自《魏书卷二十四》)
[注]①践阼:gp位,登基。②京候:隙望台。③明府:指王观。任子:把孩子作为人质。④封:聚土筑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屯:聚集
B.但敕事讫各还讫:完成
C.后送任子诣邶诣:去,到
D.不封不树树:树木
9.下列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王观正直的品格的一组是()
①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筑京候。
②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
③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乎?
④遂言为外剧郡。后送任子诣邺。
⑤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
⑥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
A.③④⑥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征召王观为丞相文学掾,出任为高唐、阳泉、都、任等地的官员,在任职的地:疗都有善于治理的称誉。
B.涿郡北边连接着鲜卑,多次有贼寇侵扰,王观命令边境百姓十户以上,聚合居住在一起,修筑了嘹望台。
C.主管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说涿郡是中等安宁,但王观坚决反对,他的做法为百姓减轻了徭役。
D.王观为官正直,并且功勋卓著,多次得到提升。他的儿子王悝也因此受到恩惠,被封为胶东子。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郡滨近外虏,数有寇害,云何不为剧邪?
翻译:
(2)观治身清素,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
翻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