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论语》有关选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选自《论语·里仁》)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选自《论语·里仁》)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选自《论语·子张》)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的只是个人和家庭的小事。
B.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是不能违背仁德的,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C.孔子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的错误如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他
D.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是应该讲道德的,君子应该胸有仁德,胸有国家,要注重仁义。

(2)从上面选段内容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本名真宰,以避则天母号改焉。仪凤中,吐蕃频犯塞,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寻除监察御史
文明年,徐敬业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之,则天诏元忠监其军事。时敬业屯于下阿溪,敬业弟敬猷率偏师以逼淮阴。诸将咸曰:“先攻敬业。”元忠曰:“不然,敬猷不习战斗,其众寡弱,大军临之,其势必克。我之乘胜而进,彼若引救淮阴,必邀我于中路。彼则劳倦,我则以逸待之,破之必矣。”孝逸从之,一战而破之。孝逸乃进军,与敬业隔溪相拒。孝逸惧,欲引退。固请决战,乃平敬业。元忠以功擢司刑正。
寻陷周兴狱,诣市将刑,则天特免死配流贵州。元忠前后三被流,于时人多称其无罪。长安中,相王为并州元帅,元忠为副。时奉宸令张易之尝纵其家奴凌暴百姓,元忠笞杀之,权豪莫不敬惮。中宗在春宫时,张易之、昌宗权宠日盛,倾朝附之。元忠尝奏则天曰:“臣受陛下厚恩,使小人得在君侧,臣之罪也。”易之、昌宗由是含怒,乃谮元忠,贬授端州高要尉。
中宗即位,其日驿召元忠,知政事如故,寻进拜侍中,兼检校兵部尚书,累封齐国公,监修国史。时中宗居谅暗,军国大政,独委元忠者数日。初元忠作相于则天朝,议者以为公清。至是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元忠请归乡拜扫,特赐锦袍一领、银千两,并给千骑四人充其左右。及还,帝又幸白马寺以迎劳之,其恩遇如此。三年秋,节愍太子起兵,元忠等潜预其事,既诛三思,请废韦后,不克。三思之党兵部尚书宗楚客等执证元忠与节愍太子同谋构逆,请夷其三族,中宗不许。左迁思州务川尉。元忠行至涪陵而卒,七十余。谥曰贞。(节选自《旧唐书•魏元忠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军临之,其势必克:攻克、战胜
B.必我于中路邀:邀请、邀约
C.元忠以功司刑正擢:提拔
D.乃元忠,贬授端州高要尉谮:诬陷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魏元忠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帝又幸白马寺以迎劳之②使小人得在君侧,臣之罪也
③则天特免死配流贵州④大军临之,其势必克
⑤军国大政,独委元忠者数日⑥寻进拜侍中,兼检校兵部尚书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元忠是宋州宋城人,曾在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为官,武则天时期他为官公正清廉,勇于直言进谏,敢于与奸佞权豪作坚决的斗争,被世人称颂。
B.平定徐敬业叛乱中,魏元忠虽仅只是监军,但他能够对叛军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制定出正确的做战方案,说明他的确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C.唐中宗对魏元忠恩遇有加,即位当天就派驿马专程召回他并委以重任,后又多次提拔,封为齐国公。在魏元忠回乡扫墓之时又赐给他锦袍、银两和随从。
D.魏元忠一生几次遭贬,中宗在位时他曾因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高要尉,后来又因为牵涉节愍太子起兵杀武三思及反韦后事件,贬思州务川尉,行至涪陵而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忠赴洛阳上封事,言命将用兵之工拙,帝甚叹异之,寻除监察御史。
(2)至是乃亲附权豪,抑弃寒俊,竟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以此少之。

夫骚与史,千古之至文也。其文之所以至者,皆抗怀于三代之英,而经纬乎天人之际者也。所遇皆穷固不能无感慨而不学无识者流且谓诽君谤主不妨尊为文辞之宗焉大义何由得明心术何由得正乎?
(选自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 处)(6 分)
文中所称的“三代”是指哪三代?
这段文字是针对哪类人进行反驳的?主要反驳了这类人的哪种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钱若水为同州推官①,知州性褊急,数以胸臆决事不当,若水固争不能得,辄曰:“当陪奉赎铜耳。”已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知州愧谢,已而复然,前后如此数矣。
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命录事参军鞫②之。录事尝贷钱于富民,不获,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弃尸水中,遂失其尸,或为元谋,或从而加功③,罪皆应死。富民不胜榜楚,自诬服。具上,州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矣。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录事诣若水厅事诟之:“若受富民钱,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谢曰:“今数人当死,岂可不少留,孰观其狱词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屡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日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狱者,密使人访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惊曰:“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乃垂帘引女奴父母问曰:“汝今日见汝女识之乎?”对曰:“安有不识也?”因从帘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乃引富民父子,悉破械纵之。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非我也。”其人趣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数人,欲为之奏论其功,若水固辞曰:“若水但求狱事正,人不冤死耳。论功非本心也。”知州叹服。录事诣若水叩头愧谢。于是远近翕然称之。
注:①推官:州里管司法的官。②鞫jū:审问。③古代法律谓以实际行动帮助杀人的犯罪行为。
(节选自宋·李元纲《厚德录》)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劾:揭发罪状
B.悉破械纵之械:枷锁
C.留其狱数日不决狱:监狱
D.知州性褊急褊急:气量小,性情急躁

下列选项都能直接表现钱若水人格品质的一组是()
①若水固争不能得②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③密使人访求女奴④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
⑤推官之赐也,非我也⑥知州自求得之,我何与焉

A.①③⑥ B.①⑥ C.②④⑤ D.②④

下列选项对原文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主要写钱若水世事练达,使知州“决事不当”的问题得到解决。第二段在平冤狱的事情上,钱推官处理的又及审慎,既解决了问题,又充分维护了知州的面子,这便是知州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B.第一段写钱若水与知州的争论,是铺垫;第二段写为小女奴平冤狱,是主体部分。平冤狱的事情,曲折复杂,但作者的叙述简明生动,在成功表现钱若水的同时,其他人物的面貌也跃然纸上。
C.知州狭隘、自私,办事凭主观臆断,与钱若水的宽宏、公正,见事明、办事严谨练达,形成鲜明对比,录事参军是个公报私仇的小人,但钱若水对他也很客气,能够原谅他的过失。
D.钱若水为人正直,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宽厚,待人处事极有分寸;遇事冷静,能抓住关键,解决棘手的问题。钱若水的这些优点,在上文中都得到具体表现。作者所用文字不多,但相当生动。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已而果为朝廷及上司所驳,州官皆以赎论。
⑵具上,州官审复无反异,皆以为得实矣。
⑶其人号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赐,则某灭族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锡,字昌龄。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授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七年,为开封府推官。坐考锁厅进士举籍中有不中格者两人,降监和州清酒务。当是时,庞宰相为枢密使,荐宜侍讲禁中。方召,而公以谪去。久之,会明堂恩召还,同判尚书刑部。戎州人向吉等操兵贾贩恃其众所过不输物税州县捕逐皆散走。成教钤辖司奏请不以南郊赦除其罪,从之,逮捕亲属系狱,至更两赦。有诣阙诉者,刑部详覆官以为特敕遇赦不原者,虽数赦犹论如法。公独奏释之,凡释百二十三人。公于议法多如此。
复为开封府推官,当随尹奏事,仁宗问大辟几何且以慎刑爱人为戒。公因奏开封敕有重于编敕而当改者数事,仁宗皆以为然。它日问尹以公姓名,称之。于是贵戚女使有奏谳,上薄其罪,付公监决,曰:“此人平恕,可任也。”
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家,受赇,御史以劾庞。府治实清贶自为,庞不知也。清贶坐杖,配沙门岛,行两日死。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故杖清指,杀之灭口。仁宗亦疑,乃悉罢知府、推判官,而以公知太平州。
未几,仁宗即寤,罢者皆复,而以公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二年,所活大辟十三人,考课为天下第一,所举多善士。又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颖、蔡流人。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申以手书,又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
今上即位,迁司封,赐金紫。以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卒,年七十八。
(《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有删改)
[注] ①南郊:帝王祭天的大礼。②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③赦:赦免。④编敕:法典。⑤奏谳(yàn):将审理案件的情况向上报。⑥赇(qiú):贿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取凶恶籍:登记
B.虽数赦犹论如法论:讨论
C.上薄其罪,付公监决薄:减轻
D.御史又劾府希宰相指希:迎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锡有治理能力,执法宽容。他在仁和县任职时,软硬兼施,人们对他又爱又畏;他对两次大赦都没有免罪的人予以赦免。
B.孙锡深得皇帝信任。他认为开封府的一些做法不好,皇帝表示赞同;皇帝把一些案件交给他处理,认为他可以任用。
C.本文撷取了孙锡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他为官的几件事,表现了一位古代官员高尚的人格,同时含蓄地批评了他的一些缺点。
D.本文善用对比手法,如拿刑部官员与孙锡对比,用提点刑狱与孙锡对比,突出了孙锡的形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报孙会宗书
杨恽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幸赖先人馀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矇,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飡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凛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无多谈。
[注] ①杨恽: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失爵位家居,以财自娱。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写信给杨恽以示谏诫,杨恽写了这封回信。传说后来杨恽因为这封信被判腰斩。②厎(zhǐ):至。无所厎:没有成就。③宿卫:在宫中值宿警卫是郎官的职责,杨恽曾任郎官。④董生:董仲舒。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俗之毁誉也猥:鄙陋
B.则若逆而文过指:通“旨”,意图
C.被口语横:意外
D.岂得全其首领意:料想,猜想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卒祸会谷鱼鳖不可胜食
B.足下哀愚矇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C.送其终,有时而既是说,人常疑之
D.顷足下离旧土吾妻之美我,私我也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言明写信缘由,遭遇不幸,蒙友人眷顾,虽内心感激,但又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下文反驳了友人对自己的规劝。
B.文中杨恽陈述自己沐浴皇恩,却不能有所建树,最终因此身陷囹圄,只好退而求其次,“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
C.杨恽以“卿大夫”“庶人”的志向不同替自己辩解,接着以“习俗移人”给孙会宗以回击,语言尖刻,充满愤慨之情。
D.杨恽自言纵情歌舞,这实际上是他对不公命运的反抗,形式上的荒淫无度、饮酒作乐,实质上是对内心痛苦的深沉表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