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当解释或论证你的判断。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就有了哪两个显著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5)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可得乎?”(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一一《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共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詄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一一《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四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一一《中国通史全编》
材料五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士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曾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一一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什么措施?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的?
(2)根据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农业的根本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失国之本、农业之本?
(3)材料三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
(4)根据材料四,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根据材料五,说明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决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从摇篮到坟墓”——某西方国家的福利体系
养老金: |
65岁以上的瑞典公民享受养老金,金额以其一生收入的多少和纳税情况评算。养老金的来源则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一半。 |
父母保险及儿童护理: |
产妇休产假可领取产假补贴,孩子入托费90%由国家负担,16周岁前可领取儿童补贴。 |
医疗保险: |
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可享受50%~90%补贴。 |
失业补贴:瑞典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额为原工资的75%。 |
材料2:主要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开支占国家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有何特点?
(2)从材料2看,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是建立在怎样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3)“福利国家”建成后有人宣称:“为每日的面包而斗争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也有人认为:“高福利和经济增长势不两立。”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凯恩斯说:“古典经济理论所谈其实只是很极端的理想状态,而不是一般的、普遍的、现实的状况。真实的情况是,垄断和工会等制度将妨碍市场自行地向着充分就业的方向调节工资和价格。”凯恩斯的政策结论很清楚:通过操纵总需求,能够有效地解决失业。也就是说,政府运用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公共开支,人为制造出需求,将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至于因此而大幅度扩大政府权力和规模,凯恩斯并不担心,在凯恩斯看来,这总比市场和自由被彻底摧毁要好。
材料2:1958~1968年这段时期以新发现和新发明为基础的工业部门的平均增长率为85%,但是电子计算机的生产在这段时期增长511%……这些数字表明,仅仅保持加工工业每年平均增长52%的比例,就需要有多少新部门,就需要这些部门有多么高的增长率。
请回答:
(1)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第一次被成功应用是在什么时候?
(2)从材料2可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重点开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1993年到1999年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占总投资的45%。1995年到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0%,传统的住房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率分别降为14%和4%。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与信息产业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达80%。
据材料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