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 “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2分).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将军之英才,宜乘刘璋之弱,以成业,犹反掌也。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山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亮每奇正智术,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重。先主既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三国志·庞统法正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未有缘缘:缘分
B.密谋协规规:谋划
C.复令正衔命衔:接受
D.冯天府之险阻冯:凭借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法正“智术”的一组是
①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②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
③宜乘刘璋之弱④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
⑤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⑥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正祖父为人正直,有很高的名气,家庭背景较好。建安初年,法正和同乡孟达来到蜀地投靠刘璋,后被征召代理为军议校尉。
B.法正见过刘备之后认为他有雄才大略可以成就大业,等到刘璋再派他去刘备那里时,他就公开表明态度,希望刘备夺取益州。
C.曹操率军向西进攻,听到夏侯渊被黄忠军队打败并被斩首一事,认为这一定是有人教他,刘备不可能有这个计谋。
D.关羽被杀后,刘备准备向东征讨孙权来报仇,大臣们大多劝诫刘备,但是刘备全都不听。章武二年,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阴献策于先主曰:“以将军之英才,宜乘刘璋之弱,以成业,犹反掌也。
译文:
(2)亮每奇正智术,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重。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刘秉忠,字仲晦。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
十一年,扈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气英爽不羁羁:拘束
B.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除:去掉
C.帝宠任愈隆隆:高贵
D.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甄:鉴别

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刘秉忠被元世祖“宠任”的一组是()
①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②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③言无不听④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⑤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⑥有文集十卷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秉忠年少时很聪颖好学,青年时曾当过一段僧人,这些都对他日后辅佐元世祖有一定的影响。
B.癸丑年,刘秉忠跟随元世祖攻打大理。己未年,跟随元世祖攻打南宋。至元四年,宗庙宫室建成。
C.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多次劝元世祖好生不妄杀,保护了不少生灵。他有慧眼,经他推荐的人才,以后都成为名臣。
D.刘秉忠生活俭朴,做高官前后都清静淡然,吃粗茶淡饭,爱好读书,常常吟咏自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论天下事如指诸掌。
(2)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答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跟弟子们不知道渡口在哪里,所以让子路去打听。长沮知道“那个拿着缰绳的人”是孔子后,没有告诉子路渡口在哪儿,因为他认为孔子周游列国,路况熟悉,肯定知道渡口的位置。
B.子路转而向桀溺打听渡口,桀溺同样没有回答子路的问题,而是告诉子路:天下混乱,你跟谁来改变它呢?你与其追随孔子这种避人之士,哪里比得上追随我桀溺这样的避世之士,出世而隐居呢!
C.桀溺表现得咄咄逼人,直接质问的是子路,最终针对的是孔子。桀溺说完后“耰而不辍”的动作,显示了他瞧不起孔子师徒人生选择的神情态度。
D.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

2)阅读下面选段,结合上面的选段,说说孔子跟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类的人物有什么异同?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赖其全者甚众。
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
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
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
B.帝既异之异:认为……与众不同
C.自称南阳功曹诣阙诣:到……去
D.信哉斯言信:相信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虞延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①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②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钞盗
③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④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⑤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⑥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把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2)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后汉书》卷三十一)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守梁统深敬待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谓曰
B.陇蜀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
C.惟河西独安,姑臧称为富邑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
D.乃执其妻子,欲为质

   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2)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