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节选自《唐才子传》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 |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3分)
译文:
(2)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
译文:
(3)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2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平生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趋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固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选自《资治通鉴》)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上无阿私之失偏袒 |
B.国家无虞,利及后世欺骗 |
C.而急趋丞相、御史定功行封催促 |
D.数尝窘辱我屡次 |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
皆以美于徐公B恐又见见平生过失及诛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C故即相聚谋反耳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为其功多,故不忍
有决渎于汤武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下列各项分别属于“谋反的原因”和“平息的措施”的一项是()
A陛下起布及,以此属取天下
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B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今
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C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D而所诛者皆平生所仇怨
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下面是对《史记》原文和司马光的评论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张良以政治家的敏锐眼光,发现了因封功臣而带来的政治危机,并抓住机会,向刘邦作了入情入理的分析。 |
B.面对危机,刘邦能虚心听取张良的谏言,勇于在下属面前暴露自己的内心,并立即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危机得到了化解。 |
C.司马光认为,刘邦在取得天下的过程中是爱憎分明的,只是因为手下人有时不够公正,才造成了某些大臣心理上的不平衡。 |
D.司马光认为,张良因为目睹刘邦治国举措中有失公允之处,才借机讽谏,为国家消除了危机,称张良是一个善谏之臣。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
译文:
②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材料,把划横线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
(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2分).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蕲③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释①参亭:参互和均匀。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②蕲:能“祈”,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应门:应答门人 |
B.宾客虽稔熟者稔熟:熟悉 |
C.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歧生:分枝错生 |
D.历园中竟日竟日:整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 B.曰:“何难乎是?”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C.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 D.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
B.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提出了“天地间无弃物”、用人应当用其所长的观点,成为文章的关键部分。 |
C.作者对能容人、用人的周元素赞美有加,并联想到现实中的“造命者”每每用人不当,这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
译文:
(2)(阿留)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每小题3分,12分)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②。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高帝时大臣皆多死,余见无可者,孝文帝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通诣丞相府。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通既至,为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③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垸垣。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垸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
(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注释:①材官:勇敢的士兵。蹶张:脚踏机括发射飞箭的强弓。②队率:队长。
③绌:通“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谢:道歉。 |
B.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疾:通“嫉”,记恨。 |
C.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私:偏爱。 |
D.文帝尝燕饮通家燕:通“宴”,安闲。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申屠嘉)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B.①因故邑封为故安侯②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山 |
C.①邓通既至,为帝泣曰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D.①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垸垣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
下面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申屠嘉刚毅守节的一组是()
①嘉坐自如,故不为礼②邓通既至,为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③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④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
⑤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⑥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
A.①④⑥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苍被免去丞相后,孝文帝想到高帝时留下的大臣中还没有人能胜任丞相一职,申屠嘉因此有了机会担任了丞相。 |
B.申屠嘉对内史晁错更改了很多法令不满,加上自己的一些建言不被皇上采纳,所以记恨晁错,后来想用晁错擅自打穿皇帝祖庙围墙做门的罪名法办晁错。 |
C.申屠嘉为官廉洁正直,从来不在自己家里接受别人的拜访。对违背礼节的行为决不姑息,敢于当面向皇帝直言。 |
D.申屠嘉很后悔自己错过了斩杀晁错的绝好机会,因为皇帝的偏袒、保护,晁错被视无罪,申屠嘉却因此吐血而亡。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⑵错客有语错,错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