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录鬼簿》序
钟嗣成
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盖阴阳之屈伸,即人鬼之生死,人而知夫生死之道,顺受其正,又岂有岩墙桎梏之厄哉?
虽然,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此固未暇论也。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
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独不知天地开辟,亘古及今,自有不死之鬼在,何则?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小善大功,着在方册者,日月炳焕,山川流峙,及乎千万劫无穷已,是则虽鬼而不鬼者也。
余因暇日,缅怀故人,门第卑微,职位不振,高才博识,俱有可录,岁月弥久,凐没无闻,遂传其本末,吊以乐章;复以前乎此者,叙其姓名,述其所作,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则亦幸矣。名之曰录鬼簿。
嗟乎!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
至顺元年龙集庚午月建甲申二十二日辛未,古汴钟嗣成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门第卑微,职位不振 卑微:地位底下 | B.以为得罪于圣门者 以为:认为 |
C.吊已死之鬼 吊:悬挂 | D.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 或:有的人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人之生斯世也 | B.冀乎初学之士,刻意词章 |
C.复以前乎此者 | D.吊以乐章 |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的一项是( )
人之生斯世也 使冰寒于水,青胜于蓝
① ②
未之思也 而于学问之道,甘于暴弃
A.①相同 ② 相同 | B.①相同 ②不同 | C.①不同 ② 相同 | D.①②均不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个人认为阴与阳的消退和增长,就如同人与鬼之间的生死之别,人们如果知道那些有关生死的道理,就会顺从天命,接受正常的命运。 |
B.人如果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就像泥石土块一般没有知觉,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和已死的人所化之鬼没有什么两样。 |
C.作者认为,从古自今,人间自有不死之鬼存的原因是史册记载了他们的小的善举或大的功业,最终使他们如日月昭然,如山川流逝耸立,乃至千万年不会穷尽。 |
D.作者说即使那些所谓的高尚的,深谙性理学问的人,认为他的看法有悖于圣人法门,离经叛道,他也将不屑与之理论,自会另与深解其味的人述说。 |
翻译下列句子。
(1)贤愚寿夭,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
(2)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
翻译下列句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麦于岐山之阳阳:南边 |
B.以属客而告之属:劝酒 |
C.今天不遗斯民遗:赠送 |
D.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名:命名 |
以下各组句子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周公得禾,以名其书②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B.①吾以名吾亭②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
C.①予至扶风之明年②唯夫党人之偷乐兮 |
D.①官吏相与庆于庭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为仲卿母所遣 | B.为亭于堂之北 |
C.赐之以雨 | D.自缢于庭树 |
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叙写详略疏密有致。写修亭,笔墨极为简省,盼雨心情的描绘也仅寥寥数语。但对下雨经过则层层铺垫,不厌其详。 |
B.第3自然段作者运用主客对话的形式,一问一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雨的重要性。 |
C.本文以“忘”字为经,以“民”为纬,“民”贯穿期间,忧乐同民之意隐然言外,颇见匠心。 |
D.一场“三日乃止”的甘霖让当地官民兴奋异常,作者为此也特意建造了一个亭子,并命名这“喜雨亭”,体现了作者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段文字断句。(4分)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旁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俞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若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刺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刺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刺;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首或,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节选自《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讼:控告。 |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 |
D.而姑息重荣不能诘诘:追问。 |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荣“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A.天子宁有种邪 | B.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重荣箕踞慢骂屈中国以尊夷狄 |
C.重荣诱之入塞 | D.重荣怒,执拽刺 |
而充无厌之欲互晋万世耻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追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己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的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
D.安重荣举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2)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共8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解释句中划线字。
(1)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2)然微以自文于君亲翻译句子
(1)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
(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鹅笼①夫人传
(清)周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僮仆高帽束绦者将百人,筐篚亘里许。媒簪花曳彩,默部署,次第充庭戺②,锦绣、縠珠钏,金碧光照屋梁。门外雕鞍骏骑,起骄嘶声。宗戚压肩视,或且曰:“乃姊家何似矣?”媪婢共围其妹,欢笑吃吃。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一日,母出妹所聘币,裁为妹服,忽愠曰:“尔姊勿复望此也!身属布矣!”夫人闻之,即屏去丝帛,内外惟布。再数年,鹅笼益落魄。夫人妹已结鸳鸯枕,大鼓吹,簇凤舆出阁去。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壬子秋,鹅笼岁二十四,举于乡。夫人母谓已出意外,即鹅笼亦急告娶,夫人谓母曰:“总迟矣。”于是鹅笼愧而赴京。中两榜,俱第一人,名哄天下。南京兆闻状元贫,移公帑金代行聘,官吏奔走执事,宗戚媪婢间,视妹时加甚。夫人仍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
已而鹅笼奉特恩赐归,以命服娶。抚、按使者已下及郡守,俱集驿庭候,鹅笼亲迎。自毗陵抵鹅笼家,绛纱并两岸数十里,县令角带③出郊,伏道左。女子显荣,闻见未之有也。
十年为相,夫人常以礼规放佚,故鹅笼当时犹用寡过闻。壬申,夫人卒于京邸,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敕有司营葬。绋引④日,公卿勋贵,尊幄鳞次,东郊如云。水陆南经二十余里,几筵相接。卒时语鹅笼曰:“地高坠重,公可休矣!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阅岁,鹅笼予告回里。久之,复夤缘再相,纵淫恣乱政,赐死。
赞曰:予至燕,闻鹅笼小帽青衫死古庙中,刑部锦衣诸官钥门复命去。尸挂三日,旨下始殓,牛车载柳棺出郭,无一视者。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呜呼!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
【注】①鹅笼:据《续齐谐》记载,宜兴人许彦遇一书生脚痛,书生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许彦让书生入笼,负之不觉重。周延儒,字玉绳,江苏宜兴人,崇祯时先后两次任首辅,后削职安置正阳门外古庙,赐自尽。这里鹅笼喻宜兴书生,借指周延儒。②戺: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③角带:发饰为角,衣饰为带,此指盛装。④绋引:牵引灵车的绳索,此指灵柩启程。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鹅笼文,即婿之婿:女婿 |
B.妹许某,家故豪,遽行聘遽:立刻 |
C.敕有司营葬敕:命令 |
D.复夤缘再相夤缘:攀附权贵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说明鹅笼夫人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吾恃其文为家也②夫人谓母曰:“总迟矣。”
③夫人常以礼规放佚④绛纱并两岸数十里
⑤朝廷赐祭者七,遣官护丧归⑥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
A.①③⑤ | B.②⑤⑥ | C.③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况,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鹅笼本是穷书生,后来在乡试中中了举人,又在会试、殿试中考取了第一名,名闻天下。为官最初十年少有过失,但夫人死后没有了夫人的规劝,因纵欲专权而被皇帝赐死。 |
B.文章中,“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一句多处出现,这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既对全文的素材起了连接作用,又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
C.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如鹅笼夫人不慕荣华富贵和其妹贪慕荣华富贵的对比,热闹非凡的场面和鹅笼夫人“静坐治针黹,无少异容”的对比等等 |
D.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揭示了自我放纵、淫逸必败的道理,这对后人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鹅笼再相如此,知夫人卒时所言,固已窥其微也。
(2)夫夫之得罪于国也,固先得罪于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