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凋整、中国的改革开放
告诉我们 ( )
①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
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③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
提 ④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
漫画《葬礼》反映的是博克、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战败的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有“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苏联大地上狼狈溃退的场景。由此判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不列颠之战后 | B.莫斯科保卫战之后 |
C.苏德战争爆发后 | D.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对历史表述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概括中,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
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 |
B.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
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 B.割占苏台德区 |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D.进攻埃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