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硃绩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胡质的父亲),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县民郭政通於从妹,杀其夫程他,郡吏冯谅系狱为证。政与妹皆耐掠隐抵,谅不胜痛,自诬,当反其罪。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入为丞相东曹议令史,州请为治中。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於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原也。”辽感言,复与周平。
太祖辟为丞相属。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任东莞。士卢显为人所杀,质曰:“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若即自首,罪人斯得。每军功赏赐,皆散之於众,无入家者。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硃然围樊城,质轻军赴之。议者皆以为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广农积谷,有兼年之储,置东征台,且佃且守。又通渠诸郡,利舟楫,严设备以待敌。海边无事。
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嘉平二年薨,家无馀财,惟有赐衣书箧而已。军师以闻,追进封阳陵亭侯,邑百户,谥曰贞侯。
(选自《三国志》卷二七)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规模:规划国家大事 |
B.至於精良综事过之综:研究处理 |
C.仆委意於君委意:诚心对待 |
D.假节都督青、徐诸军事假:凭借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表明胡质性沉实内察的一组是( )
①少与蒋济、硃绩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
②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③此士无雠而有少妻,所以死乎!
④在郡九年,吏民便安,将士用命。
⑤樊城卑下,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便征召胡质任顿兵县令。胡质到任后,察出了其中内情,便重新详细审讯,验证后,郭政及堂妹都只好认罪了。 |
B.入朝后他担任丞相东曹议今史。张辽请求让胡质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有病推辞而且对张辽多加批评和指导。张辽被胡质的一番话所感动,又与武周和好了。 |
C.在青州、徐州的任上广开农田,积蓄粮谷,有多年的储备,还设置东征台,一边耕作,一边守备。又在各郡中修通渠道,以便舟船通行,严加防守以对付敌人来犯。 |
D.嘉平二年去世,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唯有赏赐的衣物、书箱而已。军师将此事上奏,追加进封为阳陵亭候,食邑一百户,谥号为贞侯。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主①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②,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③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④,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
注 ①魏主:北魏孝文帝。②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③稽颡:磕头。④混壹:统一天下。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帝久之乃解 解:消除,平息 |
B.逆谓之曰逆:迎接 |
C.因屏人屏:使……退下 |
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殷勤:巴结讨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安可知危而不言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B.①朕欲因此迁宅中原 ②不如因善遇之 |
C.①今者之举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
D.①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
②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 |
B.尚书任城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 |
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澄询问对策。 |
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于中丞成龙,按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装奁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又公为宰时,至邻邑。早旦经郭外,见二人以床舁病人,覆大被;枕上露发,发上簪凤钗一股,侧眠床上。有三四健男夹随之,时更番以手拥被,令压身底,似恐风入。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于公过,遣隶回问之,云是妹子垂危,将送归夫家。公行二三里,又遣隶回,视其所入何村。隶尾之,至一村舍,两男子迎之而入,还以白公。公谓其邑宰:“城中得无有劫寇否”?宰曰:“无之。”时功令严,上下讳盗,故即被盗贼劫杀,亦隐忍而不敢言。公就馆舍,嘱家人细访之,果有富室被强寇入家,炮烙而死。公唤其子来诘其状,子固不承。公曰:“我已代捕大盗在此,非有他也。”子乃顿首哀泣,求为死者雪恨。公叩关往见邑宰,差健役四鼓出城,直至村舍,捕得八人,一鞫而伏。诘其病妇何人,盗供:“是夜同在勾栏,故与妓女合谋,置金床上,令抱卧至窝处始瓜分耳。”共服于公之神。或问所以能知之故,公曰:“此甚易解,但人不关心耳。岂有少妇在床,而容入手衾底者?且易肩而行,其势甚重,交手护之,则知其中必有物矣。若病妇昏愦而至,必有妇人倚门而迎;止见男子,并不惊问一言,是以确知其为盗也。”(选自《聊斋·于成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二人以床舁病人 舁:抬,负载 |
B.按部至高邮按:巡行,巡视 |
C.阖城户口,各归第宅户口:人口,百姓 |
D.时更番以手拥被更番:多次翻动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
B. |
C. |
D.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邮一富家妆奁被盗,刺史无术,而按部至此的于中丞在破案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一环紧扣一环,迫使真盗设法向城外转移赃物,而很快就被抓获。 |
B.于公破案,善于从别人不大注意的一些细节入手,他在任县宰巡行时,所破一桩谋财害命案就是如此。 |
C.当时,上级下令要求下级官吏都要建立功业,命令很严厉,因此使邻宰欺上恐下,让被盗之家隐忍而不敢言。 |
D.于公叩开邑宰府门并发布命令,派遣健役于四更时分出城前往捕获盗贼,结果全部捕获。 |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顷息肩路侧,又使二人更相为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珠树公传
[清]张英
明之季年,吾桐冠盖煊奕王谢子弟,以才俊闻于一时,其中文章、经济、丰采、言论、气谊、识量皆光明骏伟,卓然为诸君之冠者,则姚珠树公也。
英为珠树公幼婿,公捐馆舍①时,英年十有五,犹及侍公左右,见其仪范巍然岳峙,渊然海涵,吐纳宗风,神采四映,虽幼犹能识之。工举子业,最为华赡博大,而一一根据理要,伸纸疾书,千言立就,古文词无不兼擅其美。诗宗少陵而命意,选词机杼,仍由己出。书法朗润高秀,入晋人之实。此皆邑人之所矜式②,海内之所流传,而英得于耳目之濡染者最多也。
公为廉吏,后幼而食贫。当时,公卿雅重公才望,折节缔交,所以资奉之者甚厚。公性豪迈不羁,初,不治家人生产,悉推所有以供宾客觞咏之需,然亦未尝有所匮乏也。事项太夫人,孝养纯笃,至老不衰。
当明末造知天下将乱,士大夫习于太平久,皆讳言兵。公留意当时事,与老弁③知兵者游讲,求防御贼寇之策,火器火药,皆与邑令谋而预备之。崇祯甲戌,流寇攻桐城,以有备而获免。乙亥,贼张献忠聚数万众,围桐者三次,蕞尔④孤城与贼相拒数旬,卒以无恙,则公与守令同心守御之有道也。公不遇于时,无由为封疆谋画而克全梓里,其效彰彰如是,使设施展布其所就,宁不伟哉?
国朝定鼎后,以明经⑤署浙江龙游县学博,训士有方,多所成就,至今称之。教子至严肃,既壮犹督课如少时,以故皆为名士,掇巍科⑥。
少与方宫詹公八人为友,称“八俊”。以文章道义相切磨,胶漆如古人,邑人至今为美谈。
卒年五十有一,以公之才,而年与位皆不称,其所积而未享者,今之子若孙承之,俾昌俾炽有以也夫。
注 ①捐馆舍:抛弃馆舍,死亡的婉辞。②矜式:敬重和效法。③老弁:旧时称低级武职。④蕞尔:小的样子。⑤明经:清代贡生的别称。⑥巍科:古代称科举考试名次在前者。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才俊闻于一时 闻:闻名 |
B.工举子业 工:擅长 |
C.公卿雅重公才望雅:高雅 |
D.既壮犹督课如少时课:考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虽幼犹能识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B.士大夫习于太平久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C.以明经署浙江龙游县学博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D.而年与位皆不称侣鱼虾而友麋鹿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姚珠树具有多方面才能,诗歌因学习杜甫而在立意上深受其影响,书法则深得王羲之等晋人书法的精髓。 |
B.姚珠树凭借才能和名望,赢得了当时公卿的爱戴,他们降尊纡贵和姚公相处,还常 常从物质上接济姚公。 |
C.明朝末年姚珠树积极谋划御敌之策,并且精心武备,在他的率领下当地百姓战胜了强敌,保全了桐城邑。 |
D.姚珠树教育儿子很严厉,儿子成年后仍然一如既往,因此他们都成为名士,并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下列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乖:违背 |
B.蒙国厚恩,虽死不恨恨:遗憾 |
C.中高季辅就加增损就:最终 |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上任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
A.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
B.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
C.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
D.就加增损,书始布下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
C.孔颖达奉帝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2)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中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高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遗:遗留,留给 |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畜:储备,置办 |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见:通“现” |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县:同“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何厌之有 |
B.予以罪谪居筠州敢以烦执事 |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以其无礼于晋 |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