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剽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
去病侯三岁,为骠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敖失道。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各将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青之与单于激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
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唯独任安不肯去。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事多此类。青仁,喜士,以和柔自媚于上,然于天下未有称也。
去病薨。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赞曰:苏建尝说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青谢曰:“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方此意。为将如此。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
【注释】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②赍jī:赠送食物。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④魏其、武安:汉武帝时的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剽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冠军:第一。
B、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坐:与"行"相对,即停止。
C、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簿:军队文书,列有军令惩罚之法。
D、骠骑亦方此意 方:同“仿”,仿照,跟随。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
A、霍去病初为剽姚校尉便显示出惊人勇气,仅靠大将军卫青予以的八百轻骑,便敢远离大部队几百里之远去夺取战功,捕杀敌人极多,因而被武帝嘉奖封为冠军侯。
B、当时汉武帝想歼击匈奴并不容易,敌人顽强,环境恶劣。李广曾遭围攻而激战两日,死者过半,就是因为张骞率大部队迷路,未能及时支援;公孙敖遭受罪罚,也是因为迷路;甚至李广最终自杀,仍和迷路贻误战机有一定关系。
C、西汉当时众多老将并非才能不及,而是霍去病带军,常有机会选拔补充精壮士卒,且赖老天庇佑,部队从没遭遇绝境。所以霍去病才军功显赫,日益受宠显贵。
D、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古代兵法,他却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而一口回绝。可见他有勇气,敢做敢当。这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故他逝世时武帝很悲伤,穿玄黑铠甲的士兵,从长安一直列队到茂陵,并为他定下两个谥号。
10、下列句,不能解释众人不太喜欢卫青霍去病二人的原因是  (   )
A、二人都为大司马后,卫青日益权微而霍去病日益显贵。卫青的旧友和门下宾客凡转投霍去病的,则得官爵。霍此举有落井下石、不念卫青旧日提携恩情之嫌。
B、霍去病恃宠奢靡,率军出征,武帝则赠数十辆满载食物的膳车,但剩余的精米肥肉统统丢弃,全然不体恤忍饥挨饿的士兵。塞外作战,士卒乏粮,他却自顾玩乐。
C、霍去病少年得志,年方十八岁便官运亨通,甚至与舅舅卫青平起平坐。这是因为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的裙带关系,甚得汉武帝欢心。
D、虽卫青较霍去病爱护士兵,但二人不愿荐士的为将之道一样不被称许。这一方面确是反映君主之专制,大臣只求守法尽职;另一方面,也可知他们是为保全个人功名,怕有夺功于主之嫌而牵累受祸。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不与会,当斩。   
译文:
(2)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译文:  
(3)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①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②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论语·阳货》)
[注]①窒: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②徼:抄袭。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上面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3分)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课外文言文阅读(16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事,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8.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②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③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9.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赞成:同意。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处分:处罚。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②故木受绳则直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在官岁余,未见知。
②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③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
尝使苻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人?”对曰:“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雄主也。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强则退,安能并兼邪?”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①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各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风寻东还。
(《北史•卷二十一》)
【注】冲 :同“懂”,幼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以礼致之致:招引 。
B.轻行速捷,因敌取资资:资财。
C.其势莫能先发发:发难。
D.略为满川略:侵占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燕凤处事有心计的一组是 ()
①又以经授献明帝
②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
③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
④凤还,坚厚加赠遗
⑤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凤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过他,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出来做官。
B.燕凤曾出使到前秦苻坚那里。当苻坚问他代王的情况时,他在苻坚面前将代王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说代王是一代雄主,英才盖世,无人可比。
C.苻坚问燕凤代国有多少人马,燕凤说有“精锐士卒几十万,马一百万匹”,当苻坚不相信马匹的数目时,燕凤巧妙地给予了回答。
D.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希望苻坚帮助代国度过难关,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

(2)遗孙冲幼,莫相辅立。

(3)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孟 德 传
【宋】苏辙
(1)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2)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3)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耳而去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