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闲。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讳之也(讳:隐瞒) B.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诲:教诲)
C.请与孔子适周(适:到) D.累世不能殚其学(殚:穷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殡五父之衢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B.①孔子贫且贱②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C.①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①与齐太师语乐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不全是晏子反对重用孔子原因的一组是
①政在节财   ②滑稽而不可轨法    ③倨傲自顺    ④崇丧遂哀,破产厚葬    ⑤游说乞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小时做游戏,常摆起各种祭器,学着大人的礼仪动作。长大成人后又向老子“问礼”,说明孔子后来倡导“礼治”决非偶然。
B.鲁国南宫敬叔不仅为孔子“适周问礼”争取到了必要的条件,而且亲自陪他去请教老子,是以为难得的仁人。
C.孔子在鲁国局势混乱不堪之时来到齐国,希望得到齐景公的重用,虽然一度很受景公看重,最终却未能如愿而无功而返。
D.孔子在齐国曾专心学习《韶》乐,竟然3个月吃饭时,连肉味都尝不出来,这件事情很受齐国人称赞。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山寺医僧
浙右某孝廉约伴入都会试,舟至姑苏,孝廉病矣。同伴唤舆送至名医叶天士家诊治。叶诊之良久,曰:“君疾系感冒风寒,一药即愈。将何往?”孝廉以赴礼闱对。叶曰:“先生休矣,此去舍舟登陆,必患消渴症,无药可救,寿不过一月耳。脉象已现,速归,后事尚及料理也。”遂开方与之,谕门徒诸医案。孝廉回舟,惶然泣下,辞伴欲归。同伴曰:“此医家吓人生财之道也。况叶不过时医,决非神仙,何必介意。”次日,孝廉服药果愈。同伴益怂恿之,遂北上,然心甚戚戚。
舟抵江口,风逆不得渡,同人约游金山寺。山门前有医僧牌,孝廉访禅室,僧为诊视曰:“居士将何之?”以应试对。僧蹙额曰:“恐来不及矣。此去登陆,消渴即发,寿不过月,奈何远行耶?”孝廉泣下曰:“诚如叶天士言矣。”僧曰:“天士云何?”孝廉曰:“无药可救。”僧曰:“谬哉,药如不能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孝廉觉其语有因,跽而请救。僧援之曰:“君登陆时,王家营所有者秋梨也。以后车满载,渴即以梨代茶,饥则蒸梨作膳。约至都食过百斤,即无恙焉。得云无药可救,误人性命耶。”孝廉再拜而退。行抵清河,舍舟登车,果渴病大作矣。如僧言,饮食必以梨,至都平服如故。入闱不售,感僧活命恩,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都中方物为谢。僧收物而却其金曰:“居士过苏城时,再见叶君,令其诊视。如云无疾,即以前言质之。彼如问治疗之人,即以老僧告之,胜厚惠也。”
孝廉如言往见天士,复使诊视。曰:“君无疾治?”孝廉以前言质之,天士命徒查案,相符,曰:“异哉,君遇仙乎?”孝廉曰:“是佛,非仙。”以老僧言告之。天士曰:“我知之矣。先生请行,我将停业以请益。”遂摘牌散徒,更姓名,衣佣保服,轻舟往投老僧,求役门墙,以习医术。
一日,有舁一垂毙之人至,其腹如孕,来人曰:“是人腹痛数年,而今更甚。”僧诊,命天士复诊,开方首用白信三分。僧笑曰:“妙哉,汝所以不及我者,谨慎太过。此方须用砒霜一钱,起死回生,永除痰根矣。”天士骇然曰:“此人患虫蛊,以信三分,死其虫足矣。多则人何能堪?”僧曰:“汝既知虫,不知虫之大小乎?此虫已长二十寸余矣,试以三分,不过暂困,后必复作。再投信,避而不受,则无药可救矣。用一钱,俾虫毙,随矢出,永绝后患,不更妙耶?”天士惑甚。僧立命侍者出白丸纳病人口中,以下之,谓来人曰:“速舁回寓,晚必遗矢出虫,俾吾徒观之。”来人唯唯,舁病人去。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天士心悦诚服,告以真姓名而求益。
(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何往第:只是。
B.谕门徒诸医案登:记录,记载。
C.僧诊讫讫: 完毕。
D.以下之汤:药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即以老僧告之,胜厚惠也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B.君无疾治大王来
C.异哉,君遇仙乎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再投信,避而不受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文中画破浪线的部 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B.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C.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痊可
D.至夜/果如所言/挑一赤虫来/长二尺余/病人已苏/饥而索食/僧命以参苓作糜进之旬日/ 痊可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谬哉,药如不能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
(2)入闱不售,感僧活命恩,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都中方物为谢。
(3)速舁回寓,晚必遗矢出虫,俾吾徒观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穆,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人。父成秩,陕西大都督府司马。穆幼能属文,有至行。行路得遗物,必访主归之。从王昭素受《易》及《庄》《老》书,尽究其义。昭素谓曰:“子所得皆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且语人日:“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
周显德初,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宋初,以殿中侍御史选为洋州通判。既至,剖决滞讼,无留狱焉。移陕州通判,有司调郡租输河南,穆以本州军食阙,不即应命,坐免。又坐举官,削前资。时弟肃为博州从事,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开宝五年,以太子中允召。明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五代以还,词令尚华靡,至穆而独用雅正,悉矫其弊。穆与卢多逊为同门生,太祖尝谓多逊:“李穆性仁善,辞学之外无所豫。”对日:“穆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仁而有勇者也。”上曰:“诚如是,吾当用之。”时将有事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乃先召李煜入朝,以穆为使。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穆日:“朝与否,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物力雄富,恐不易当其锋,宜熟思之,无自贻后悔。”使还,具言状,上以为所谕要切。江南亦谓其言诚实。
太平兴国初,转左补阙。三年冬,加史馆修撰、判馆事,面赐金紫。四年,从征太原还,拜中书含人。预修《太祖实最》,赐衣带、银器、缯彩。七年,以与卢多逊款狎,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年春,与宋白等同知贡举,及侍上御崇政殿亲试进士,上悯其颜貌癯瘁,即日复拜中书台人、史馆修撰、判馆事。五月,召为翰林学士。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权贵无敢干以私,上益知其才。十一月,擢拜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月余,丁母忧,未几,起复本官。穆三上表乞终制,诏强起之,穆益哀毁尽礼。九年正月,晨起将朝,风眩暴卒,年五十七。
穆自责授员外郎,复中书舍人,入翰林,参知政事,以至于卒,不度周岁。上闻其死,哭谓近臣曰:“穆国之良臣,朕方倚用,遽兹沦没,非斯人之不幸,乃朕之不幸也。”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二》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穆幼能文,有至行属:连缀,写作
B.又举官,削前资坐:由……而获罪
C.宜熟思之,无自后悔贻:赠送
D.月余,母忧丁:遭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子所得皆精理②不如须臾之所学
B.①以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①李生异日必为廊庙器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D.①穆国之良臣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B.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C.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日/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己
D.穆至谕旨/煜辞以疾言/曰/事大朝以望/全济今若此/有死而已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穆将母就肃居,虽贫甚,兄弟相与讲学,意泊如也。
译文:

(2)又为秦王廷美草朝辞笏记,为言者所劾,责授司封员外郎。
译文:

(3)六月,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由是豪右屏迹。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黔中儿
(清)曾衍东
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娶妻张氏,三乳而举五子,不十年皆龆龀。一人屦,遂为八口累,于是困惫滋甚。夫妻着败絮,五子倮焉。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继而妻病瘵死,遂鳏。父兮兼母职,更难以堪。长次曰万清、永清,三四曰长清、庆清,五曰福清。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日出东,则列其子皆墙西;日转西,则移其子于墙东。呱呱杂沓,几不可耐,亦无如何。馀暇犹织屦。
万清年十五而伟,永清亦如之,遂樵于山。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三年而长清亦峥嵘起,亦能樵。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可易贯钱斗粟。江室中有大布之衣,干糇之粟,自今日始。
城西坪忽有虎患,官捕不能得,断樵路。万清乃谓永清曰:“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永即应。万往,而长、庆亦欲与俱,兄诃之返,乃阴随之。万、永至,俟于嵎。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于时虎不得奋,相视而雄。忽长、庆猝至,左右各捉一虎蹄扭之。虎怒而起,众复按,虎仆,以虎口置地上揉捺之。虎大怒,腾而奔。众方欲逐,虎颔下忽贯一矢,大吼如雷,声震陵谷,跃入危崖而毙。但闻树杪一儿呼曰:“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乃知其为五弟福清也。
会川苗骚扰,威镇剿捕,万清兄弟皆入伍。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悬之腰间而返。威镇曰:“好男儿!”擢为裨将。请于上,迁参戎,褒赐有差。其昆弟四人,累立军功,皆官守御。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势若长蛇,而福之药机,犹百发百中。今国瑞年七十,健饭,五子迎养于官,终日憨憨笑,以为少年时所念不到有今日也。
(选自《小豆棚》卷十三“杂技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易贯钱斗粟 易:交换
B.乃阴随之 阴:暗中,偷偷地
C.俟于嵎 俟:躲藏
D.会川苗骚扰会:恰巧,适逢

下列各组句子,全部表明黔中儿是“好男儿”的一组是( )
①呱呱杂沓,几不可耐 ②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
③众复按,虎仆 ④虎颔下忽贯一矢
⑤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 ⑥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势若长蛇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B.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C.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D.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
译文:
⑵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
译文:
⑶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汤琵琶传
王猷定
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①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②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轸石王子③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④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曰:“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
【注】 ①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②戏下:麾下。③轸石王子:作者自称。④土锉:土锅。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大概
B.世之沦落不偶。命运不好
C.自是猖狂自,日荒酒色。放纵
D.其临敌令曾壮士声。替

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的一组是()
①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
②殿上弹《胡茄十八拍》,激楚动人。
③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
④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
⑤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
⑥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他曾在王公贵族家中献技。
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妻子临死之前的一番埋怨他的话使得他后来不再操旧艺,最后猖狂自放,日荒酒色。
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他和母亲跟随桃源人一同到了桃源。然后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了。“汤琵琶”就这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个结局也为下文作者的议论抒情张本。
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同时作者善于运用点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写人叙事。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
(2)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
(3)越五年,乃克为之。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句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 着 之 失 人 皆 见 之 虽 护 前 者 不 能 讳 也 理 之 所 在 各 是 其 所 是 各 非 其 所 非 世 无 孔 子 谁 能 定 是 非 之 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客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纛,擒其渠副。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瞅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巳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溃。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彼仗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玉别统精卒五百粮自随裹:携带
B.赋四诗其功旌:表扬
C.良玉全蜀形势图:谋划
D.其急公赴义有足者多:称赞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良玉“饶胆智”的一组是()
①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②良玉邀之马家寨,暂首六百,追败之
③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④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扶陈士奇
⑤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⑥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和嘉奖。
B.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秦良玉向陆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不久邵捷春改变了军队的布置。
C.面对张献忠的攻势,秦良玉多次向上司进献破敌之策,均被拒绝。张献忠攻陷四川,秦良玉号召部下把守四境,决不投降。
D.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尚且能够辗转战斗,为国效力,那些手握军权却临阵观望的人,同她相比实在应该羞愧。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
(2)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
(3)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