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者,其大父赵人 。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 。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 ,而搏髀曰 :“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 ,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①阃:门槛。此指国门。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阃以内者,寡人制之制:处置;管理。
B. 当是之时,赵几霸 霸:称霸。
C. 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支:支持。
D.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用:任用。
9.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冯唐勇于犯颜直谏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
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②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③上怒,起入禁中。
④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 . ①⑤⑥B. ②③⑤C . ①③⑥D. ②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唐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但他的仕途仍大起大落,作者昭示他的坎坷际遇,是对
封建政治的控诉。
B.冯唐告诫文帝,“委任而责成功” 是君王的用人之道,明君当重赏而不当重罚。
C. 这段文字在朴实的叙写中,蕴蓄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在写作上体现司马迁的风
格。
D. 文中一些细节之处特别是一些人物的对话,作了栩栩如生的描写,使传文有着强烈
的文学性,如对冯唐的犯颜直谏和汉文帝的勇于纳谏,都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显示了其独有的性格特征。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间处乎?”
译文:
(2)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选自《宋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倜傥:不拘于俗 |
B.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生聚:百姓 |
C.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南向:由南向北 |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拊膺:拍着胸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B.帝以业老于边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D.乃缘灰河西南行二十里良乃入,具告沛公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⑥再率帐下士力战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暗用兵法运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而并非是贪生怕死。 |
C.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
文言文阅读(10分)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於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世说新语•自新》)
1.给文言语段中划线的部分断句(用“/”表示)
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於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
2.戴渊为什么能由一个坏少年变成一个好人?从戴渊的故事中你悟出什么样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生甫周岁,堕眢井(眢,音yuān。眢井,枯井,无水的井),出三日而苏。五岁从父道括苍,堕高岭,衣挂于树不死。人咸异之。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丁父忧,服除,补故官。阶为人短小白皙,善容止。性颖敏,有权略,而阴重不泄。
帝用张孚敬议,欲去孔子王号。下儒臣议,阶独持不可。孚敬召阶盛气诘之,阶抗辩不屈。孚敬怒曰:“若叛我。”阶正色曰:“叛生于附。阶未尝附公,何得言叛?”长揖出。斥为延平府推官。连摄郡事。出系囚三百,毁淫祠,创乡社学,捕剧盗百二十人。迁黄州府同知,擢浙江按察佥事,进江西按察副使,俱视学政。
俺答犯京,阶请释周尚文及戴纶、欧阳安等自效,报可。中官(宦官)陷寇归,以俺答求贡书进。帝以示严嵩及阶,召对便殿。嵩曰:“饥贼耳,不足患。”阶曰:“傅城而军,杀人若刈菅,何谓饥贼?”帝然之,问求贡书安在。嵩出诸袖曰:“礼部事也。”帝复问阶。阶曰:“寇深矣,不许恐激之怒,许则彼厚要我。请遣译者(译者,送信的人)绐缓之,我得益为备。援兵集,寇且走。”帝称善者再。寇寻饱去,乃下阶疏,弗许贡。
帝所居永寿宫灾,徙居玉熙殿,隘甚,欲有所营建。问阶,阶请以三殿所余材,责尚书雷礼营之,可计月而就。帝悦,如阶议。十旬而功成。帝即日徙居之,命曰万寿宫。以阶忠,进少师,兼支尚书俸。嵩乃日屈。嵩子世蕃贪横淫纵状亦渐闻,阶乃令御史邹应龙劾之。帝勒嵩致仕,擢应龙通政司参议。阶遂代嵩为首辅。已而帝念嵩供奉劳,怜之。又以调去,忽忽不乐,乃降谕,欲退而修真且传嗣,复责阶等奈何以官与邪物,谓应龙也。阶言:“退而传嗣,臣等不敢奉命。应龙之转,乃二部奉旨行之。”帝乃已。
阶所持诤,多宫禁事,行者十八九,中官多侧目。方乞休,而给事中张齐以私怨劾阶,阶因请归。帝意亦渐移,许之。陛辞,举朝皆疏留,报闻而已。王廷后刺得张齐纳贿事,劾戍之边。高拱再出,扼阶不遗余力。会拱复为张居正所倾而罢,事乃解。万历十年,阶年八十,诏遣行人存问,赐玺书、金币。明年卒。赠太师,谥文贞。阶立朝有相度,保全善类。嘉、隆之政,多所匡救。间有委蛇,亦不失大节。(《明史•徐阶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岁从父道括苍,堕高岭道:经过 |
B.阶遂请立皇太子,不报报:上报 |
C.请遣译者绐缓之绐:欺骗 |
D.帝悦,如阶议如:随顺、依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帝以示严嵩及阶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
B.嵩、阶因请帝出视朝。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C.应龙之转,乃二部奉旨行之师道之不传也久也 |
D.嘉、隆之政,多所匡救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得罪了张孚敬,徐阶被排斥出京城。到地方后,他释放囚犯,惩治盗贼,毁坏不合理的祠庙。还创办乡学,督察学校教育工作,注重教化的作用。 |
B.对俺答侵犯北京,严嵩过于轻视,认为不值得忧虑。而徐阶高度重视,建议采取缓兵之计,皇帝连连称赞,并下发徐阶的奏疏,不许给俺答进贡。 |
C.严嵩的儿子行为不轨,皇帝勒令严嵩辞官,提拔邹应龙为通政司参议。后来皇帝考虑严嵩侍奉劳苦,怜悯他。又因为严嵩离开后,怅怅不乐,便想退位从而修道养性并且传位,又谴责徐阶等人把官位授给邪恶的邹应龙。徐阶据理力争。 |
D.徐阶坚持直言劝谏,多被采纳。后来给事中张齐因私怨弹劾徐阶,徐阶就请求辞官回乡。皇上也没有挽留。高拱再次出任辅相后,不遗余力地压制徐阶。 |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碑皆不堪读不堪:不能忍受 |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次第:整齐 |
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尔尔:这样 |
D.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 |
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以全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
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读书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
翻译下列句子
(1)溪周之,非桥不通。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①,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②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③必以牛,亦犹牧④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①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②淖(nào):烂泥。③服田:驾牲口耕田。④牧:统治、管理。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子以予颠之倒之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
B.今子以之代耕子之武城 |
C.虽不得田,其害小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D.是盖有激者也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
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
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豕纵大,安能耕耶?
(2)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