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②,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③,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
(选自《北史》)
【注】①鞍桥:马鞍。②汉祖扪足:汉高祖在楚汉战争中,曾有一次被射中了胸膛,为了不动摇军心,就装作被射中了脚趾头,摸着脚趾头而向士兵喊话,激励他们对敌作战。③马援、充国:马援,东汉名将,有“马革裹尸”的典故;赵充国,西汉名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仲之而不为报  让:责备
B.自将马步千人,南仙琕 逆:背对
C.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解城围  规:谋划
D.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 听:接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永发愤读书,涉猎经史永分兵付长史贾思祖
B.有友人与书而不能答 中山王英征义阳
C.有友人与之书不能答 请洪仲,洪仲让之不为报
D.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贼俯射永,洞左股
8.下列选项中属于表现傅永“善用谋略”和“勇猛坚毅”的一组是
A.①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②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
B.①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  ②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  
C.①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②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
D.①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  ②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现了傅永从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到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的转变。傅永年轻时没什么文化,连一封信也不会答复。后发奋读书,从而使自己变得“兼有才干”。
B.涡阳之围时,傅永提出抗敌措施,因不为其他人所认可而吃了败仗。虽处败势,傅永仍运用谋略进行反击,打击了敌人的锐气。由此,傅永后来虽被免官,但很快又被诏任官职。
C.义阳之战,再次显示了傅永胸怀韬略、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的性格。他以“汉祖扪足”的典故激励士兵,一句“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自尊心。
D.晚年的傅永对自己担任的恒农太守一职很不喜欢,常发牢骚,在用人方面他不擅长,因此在任期间没有什么声誉。而他死后朝廷追封官爵,可见还是一个被肯定的人物。
10.翻译和断句。
⑴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②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
⑵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①自东征备,破之,还于官波。
二月,绍遣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自引兵至黎阳,将波河。
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顏良可禽也。”公从之。绍果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 绍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坏敌,如何去之!”绍将文丑将五六千骑至。诸将复白:“可上马。” 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竟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逆为屯。公亦分营以当,合战不利。公与荀或书,议欲还许②。 或以为:“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敗。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 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
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尽烧其车。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绍谋臣许攸来奔,说公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袭。琼等望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球。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城在背后,乃白!” 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彼攻琼等,吾拔其营,彼固无 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紹众大溃。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 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选自《三国志·武帝纪》,有删节)
【注】①公:指曹操。②许:地名,许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良可禽也禽:擒拿 B.公勒兵驻营南販下勒:勒令
C.遣徐晃、史涣邀击邀:拦截 D.自将步骑五千人夜袭将:率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渡兵向后者 入前为寿 B.欲公决胜败彼彼年相若也
C.向而不济青泥盘盘 D.绍初闻公击琼 臣壮也,犹不如人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镟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在处死了密谋加害自己的董等人后,亲自领军东征刘备,凯旋官渡。
B.为救援刘延,曹操采纳荀攸的建议,佯装波河,突袭白马,终于大获成功。
C.面对袁绍的连营之阵,处于劣势的曹操在荀或劝说下,坚定了决战的信心。
D.曹操采纳荀攸的计策,烧毁袁军粮车,斩杀淳于琼,破袁绍后,天下莫敌。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拥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危 邦 不 入 乱 邦 不 居 天 下 有 道 则 见 无 道 则 隐 邦 有 道 贫 且 贱 焉 耻 也 邦 无 道 富 且 贵 焉 耻 也 。(选自《论语·泰伯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晃传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太祖授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
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
太祖还邺,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太祖遂自至阳平,引出汉中诸军。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难与羽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晃振旅还摩陂,太祖迎晃七里,置酒大会。太祖举卮酒劝晃,且劳之曰:“全樊、襄阳,将军之功也。”
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及践阼,进封杨侯。与夏侯尚讨刘备于上庸,破之。以晃镇阳平,徙封阳平侯。明帝即位,拒吴将诸葛瑾于襄阳。增邑二百,并前三千一百户。病笃,遗令敛以时服。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陈:陈述
B.太祖闻,甚喜,假晃节假:授,给予
C.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前:以前
D.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效:效力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须兵马集至,俱前今其智反不能及
B.晃扬声当攻围头屯,密攻四冢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C.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后则或咎欲出者
D.病笃,遗令敛时服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将军一举,克夺贼计,善之善者也。
(2)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
徐晃作战有勇有谋,备受曹操称赞。文中哪些事能够体现出徐晃有勇有谋?请简要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的划线处断句。(限划8处)(4分)
后 生 才 锐 者 最 易 坏 若 有 之 父 兄 当 以 为 忧 不 可 以 为 喜 也 切 须 常 加 简 束 令 熟 读 经 子 训 以 宽 厚 恭 谨 勿 令 与 浮 薄 者 游 处。 如 此 十 许 年, 志 趣 自 成。(《放翁家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
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关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太祖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擒布,霸自匿。太祖索得霸,见而悦之。太祖之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①以从,而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史。沛国公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霸从事謥詷②不法,周得其罪,便收竟,霸益以善周。
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将军。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榇(chèn):棺材。②謥詷,人名。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祖索得霸募:广泛征求
B.周得其罪,便收竟考:拷打
C.当遣兵霸,霸与战于逢龙。逆:阻止
D.宁肯吾等邪捐:抛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祖讨吕布也  蚓无爪牙
B.霸所以能自立者,不为此也臣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C.霸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于是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清定海岱,功莫大于其身也,则耻师

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大怒,令收戒诣府。(4分)
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
第一卷文言文中,臧霸堪称有勇有德之士。他的“勇”和“德”分别表现在哪些事实上?请简要概括。(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