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余玠
王介 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用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士之至者,王介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王进 、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王介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王介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王介 将谢之,乃为设宴,王介 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王进 兄弟饮食而已。王介 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王介 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王介 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王介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王介 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王介大喜曰:“王介 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王介 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昭以王进 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
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移金戎于大获,以护蜀口;移沔戎于青居;兴戎先驻合州旧城,移守钓鱼,共备内水。移利戎于云顶,以备外水。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又属嘉定(知府)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注]①王介 ,即余王介 ,南宋淳礻右 时曾任四川安抚制置使。②漫,抹掉。③金,金州;后文“沔”、“兴”、“利”即沔州、兴州、利州。④内水,蜀人以涪江为内水,以岷江为外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供张一如帅所居。供张:指陈设之物
B.所在以礼遣之。遣:送
C.请不次官之。不次:不差的
D.又移金戎于大获。戎:军队、军事力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通常使用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朝廷不吝以报功。B.王进 兄弟饮食而已。
C.王介 以微言挑之,卒默然。D.于是如臂使指,气势联络。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对下列语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杰之士趋期立事,今其时矣。(豪杰之士随时世而动建立功业,现在正是时机。)
B.刺入即出见之。(余王介 见到名贴请冉氏兄弟进底邸并马上出来会见他们。)
C.此王介 志也,但未得其所耳。(这正是我的意志,只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选。)
D.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都依山势修筑堡寨,如棋子、星星一样错落分布。)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朝廷的支持下,余王介 镇守蜀中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兴良,收到显著成效。
B.在余王介 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慎思之后,提出在西蜀合理布防的策略。
C.“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这是余王介 的内心独白,他的耐心是出于对人才的尊重。
D.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值得戍防,余王介 甚以为然,于是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B.世祖善之善:善待
C.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宠:受宠 D.为首为讳乎首:自首

下列句子全能表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是世祖的宠臣,他受贿被发觉。高允认为如果黑子按实际情况回答,承认错误,一定会免于责罚。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向皇帝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想表现自已,就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的劝谏。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

(2)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阅读下面文言文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藩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私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日: “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督逋急逋:拖延、推迟
B.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讦:斥责、揭发
C.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赆:送行的礼物
D.其党密构于帝构:设计陷害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化末年,王府有人丧,朝廷派中官致祭,经过之处骚扰百姓。皇帝即位,恢复过去的做法,就地派王府承办。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述五点理由反对,此事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即遣恪等,欲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译文:
(2)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译文:
(3)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译文:
(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堞:城墙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①之墙不可圬②也,于予与③何诛④!”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5.10)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6.26)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 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孔子评价宰我的言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吏道
与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外刺史、县令,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禁制不得不详,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岂可得也?
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乃至有乱与危,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若是然乎?
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使与虎狼蛇虺均为民害邪?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
(选自《伯牙琴》)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稽:查考
B.后世所以害民者牧民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不肖:不孝顺
D.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息:繁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B.然后大小之吏布于天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之士之所以不肯出山做官,是为了远避尘世而隐居在大山深谷中,过着一种悠
闲自在的生活。
B.作者言辞激烈地批判“害民者牧民”的官吏仗势欺人无所顾忌肆意掠取,是鱼肉百姓的祸害,比强盗还要厉害。
C.文章认为民众所以作乱,是因为“夺其食”“竭其力”,从民生角度来分析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D.倘若一时无法重用德才兼备的人,索性让百姓在乱世中实施自治,以求国家安定、

太平。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
(2)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
(3)今之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窃人货殖,搂而取之,不亦盗贼之心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