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发挥和光大儒家思想的是
①“制天命而用之”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天人感应” 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
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 B.保证了吏治清明 |
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 |
C.提倡“工商皆本” |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 |
历史学家童书业说:“春秋中年以后,封建组织渐渐向统一国家转移,因之宗族观念的一部便被国家观念所取代;到了战国,‘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大张,于是世族制度便不由得不完全崩溃了。”材料所述现象表明
A.国家观念的兴起 | B.官僚政治的完善 |
C.宗法制度的衰落 | D.中央集权的成熟 |
纽约时报曾经出现的标题: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1967年8月17日)、西贡姑娘的服装样式正在改变(1969年3月31日)、巴库的生活符合苏联的模式(1960年10月16日)、(埃及)学生要刷牙(1960年4月22日)、中国的民间艺术遵守党的路线(1960年9月25日)、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1960年7月1日)、外蒙古试图赶上20世纪的发展(1959年8月3日)。这些标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 | B.生活方式现代化 |
C.现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 D.全球化的时代浪潮 |
有人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比作一辆巨大的卡车,这辆卡车的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用另一只脚踩刹车。1970年萨哈罗夫(苏联氢弹之父)提出“更聪明的利用这一刹车的时刻已经到来”。其依据是
A.赫鲁晓夫改革 | B.科技革命推广 | C.勃列日涅夫改革 | D.民主政治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