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大事记(部分)

朝代
历史资料
西汉
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自此之后,汉与各国往来不断。中原地区的大量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向西输送,铸铁技术、井渠法也传到西域。西域各族派遣很多贵族子弟到汉朝学习,汉族文化在西域各族广泛传播开来。西域各地的葡萄、苜蓿等农产品也传播到中原地区种植。
唐朝
陆上交通向东可达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亚欧非的许多国家。海上交通,向东可达今天的韩国、日本,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波斯湾。753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传佛法于日本。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宋朝
海上“陶瓷之路”发展兴盛,当时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十几个国家进行贸易,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进出口货物达410种以上,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阅读上表,归纳由汉到宋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结合所学,概括这一阶段促进对外交往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际关系·政党关系·国际关系
材料一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建立社会等级)。分何以能行?曰:义(伦理道德和礼法制度)。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自给自足,相对于我们自己的需要来说,每个人都缺乏许多东西……由于有种种需要,我们聚居在一起,成为伙伴和帮手,我们把聚居地称作城邦或国家。
——柏拉图《国家篇》
(1)依据材料一,概括荀子和柏拉图思想主张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人分析其主张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①1927年北伐战争示意图
② 1934—1936年红军长征路线图


③ 1937年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示意图
④ 1947年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示意图

(2)阅读图①至④,结合所学,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清晰。
(3)二战后国际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合作加强。请结合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史实回答: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面对国际形势吸取教训、加强经济合作的?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材料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唐山是一个重要支点。”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和开平矿务局都诞生于此。唐山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有多条铁路贯穿全境。唐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故乡。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位于唐山遵化,评剧、皮影和乐亭大鼓被誉为“冀东三枝花”。唐山也是中国北方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故乡。唐山还是全国三大铁矿产区之一,全国焦煤主产区,产业基础雄厚,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5.2.16
(1)根据材料概括唐山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原因。
材料二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时间
法律名称
1843年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1876年
《河流防污法》
1926年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1956年
《大气清洁法》
1963年
《水资源法》
1974年
《污染控制法》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特色的文明·流动的文明·共同趋势的文明
材料一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而各自区域文明的形成是与当时社会上最具活力的社会阶层有着直接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士”阶层。如《论衡·效力》所言:“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春秋末年(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罗马进入贵族共和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逐步形成了贵族与平民两大社会阶层。“平民”一词源于pleo,plenus,原意为“众”,通常带有“低贱”之意。该词常用来形容“平凡的,普通的,日常的”事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士”与古罗马的“平民”对各自地区在文明形成中各具特色的贡献。
材料二


(2)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文明交流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文明是多样性的,但又是大势所趋。结合“戊戌变法”、 “1861改革” 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俄国、德国在近现代史的发展中是如何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汉方闻此言,欲通使,(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天子拜骞为中郎将,至乌孙,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摘编自班固《汉书·张骞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出使匿域成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骞的历史贡献。(9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