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秦昭王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正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为秦质于赵,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承太子闲,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嫡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秦质于赵质:做人质 |
B.吕不韦贾邯郸贾:做生意 |
C.吾能大子之门大:通“太” |
D.而请吕不韦傅之傅:辅佐,辅助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居处困,不得意 |
B.且自大君之门 |
C.即大王薨 |
D.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往见子楚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
B.且自大君之门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C.不甚见幸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D.请以千金为子西游公为我献之 |
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乘进用不饶——车辆的使用不够富足。 |
B.乃引与坐,深语——就领(吕不韦)到内室与他坐谈,谈得很深入。 |
C.自奉而西游秦——亲自带着礼物到秦国去游说。 |
D.来往者皆称誉之——与他(子楚)交往的人都称赞他。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子楚能被“立嫡嗣”的一组是
①此奇货可居 ②安国君得为太子
③华阳夫人无子 ④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
⑤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⑥妾幸得充后宫
A.①④⑥ | B.②④⑥ | C.②③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赵国的邯郸做生意,看到在此做人质的子楚生活困苦不得意,认为可以利用子楚来光大自己的门庭。 |
B.吕不韦与子楚一番深谈,使子楚诚服,并接受了吕不韦的资助,同意吕不韦入秦游说。 |
C.吕不韦人秦后,先求见华阳夫人的姐姐,又把所带珍奇玩物全部献给了华阳夫人,趁机称赞子楚是很有才能的人。 |
D.吕不韦的礼物和言辞打动了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在安国君面前称誉子楚,请求安国君把子楚立为“嫡嗣”,安国君马上刻了玉玺,立子楚为“嫡嗣”。 |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
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敬:尊重
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宏:使……光大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建造,兴建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信:诚信对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思慎始而敬终②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③简能而任之④垂拱而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魏征“谏太宗十思”的主要目的,若概括为4个字,最恰当的是
A.简能任贤 | B.文武并用 | C.宏兹九德 | D.择善从之 |
将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海,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不堪命矣堪:经受 |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甚:超过 |
C.是以事行而不悖悖:违背 |
D.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行:行走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 B.而后王斟酌焉 |
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 D.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 |
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 |
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②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然后回答以下小题。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
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敬:尊重
B.总此十思,宏兹九德宏:使……光大
C,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建造,兴建
D.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信:诚信对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思慎始而敬终②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③简能而任之④垂拱而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魏征“谏太宗十思”的主要目的,若概括为4个字,最恰当的是
A.简能任贤 | B.文武并用 | C.宏兹九德 | D.择善从之 |
将文言文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②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耀,字灵光,上谷昌平人也。父凤,晋州长史。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解褐给事中,转司徒水曹行参军。义旗建,高祖擢为中军大都督韩轨府长史。及轨除瀛、冀二州刺史,又以耀为轨谘议参军。后为御史所劾,州府僚佐及轨左右以赃罪挂网者百有馀人,唯耀清白独免。征为丞相府仓曹。
显祖嗣事,迁相府掾。天保初,赐爵都亭乡男,摄仓、库二曹事。诸有赐给,常使耀典之。转秘书丞,迁尚书右丞。显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帝夜还,耀不时开门,勒兵严备。帝驻跸门外久之,催迫甚急。耀以夜深,真伪难辩,须火至面识,门乃可开,于是独出见帝。帝笑曰:“卿欲学郅君章也?”乃使耀前开门,然后入,深嗟赏之,赐以锦采。出为南青州刺史,未之任。肃宗辅政,累迁秘书监。
耀历事累世,奉职恪勤,咸见亲待,未尝有过。每得禄赐,散之宗族。性节俭率素,车服饮食,取给而已。好读《春秋》,月一遍,时人比之贾梁道。赵彦深尝谓耀曰:“君研寻《左氏》,岂求服虔、杜预之纰缪邪?”耀曰:“何为其然乎?《左氏》之书,备叙言事,恶者可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几。故厉己温习,非欲诋诃古人之得失也。”天统元年,世祖临朝,耀奏事,遇暴疾,仆于御前。帝下座临视,呼数声不应。帝泣曰:“岂失我良臣也!”旬日卒,时年六十三。诏称耀“忠贞平直,温恭廉慎”。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燕州刺史,谥曰贞简。
选自《北齐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 少:年少 |
B.摄仓、库二曹事 摄:兼管 |
C.耀不时开门,勒兵严备 勒:勒令,约束 |
D.故厉己温习 厉:严厉 |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明张耀“为官守正谨慎”的一组是(3分)
①耀少而贞谨,颇晓史职
②唯耀清白独免。
③显祖曾因近出,令耀居守
④于是独出见帝
⑤耀历事累世,奉职恪勤
⑥好读《春秋》,月一遍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高祖树起义旗之时,张耀就曾经担任中军大都督韩轨府的长史,韩轨任瀛州、冀州二州的刺史之后,又让张耀做韩轨的谘议参军。 |
B.显祖曾经外出时,让张耀留在城中驻守,可是等皇帝夜里回来,张耀故意勒令兵士严加防备,不马上开门,自己好能亲自出城迎接。 |
C.张耀履行职责恭谨勤勉,不曾有失,侍奉的几代君王都对他亲近优待,而他每当得到俸禄赏赐,便分给宗族的人。 |
D.张耀讲自己读《左传》是因为《左传》叙事详备,通过读它可以温习前事来勉励自己,不是想要指责古人的得失。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州府僚佐及轨左右以赃罪挂网者百有余人,唯耀清白独免。(3分)
(2)世祖临朝,耀奏事,遇暴疾,仆于御前。(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①。”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骐骥碌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已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②,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③;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盆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注]①休:停止。此句是指其下笔没完没了。②齐气:古代齐国其俗文体舒缓,此言徐干为文亦染有这种地方习气。③检:法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鲜:少 |
B.以此相服,亦良难矣良:很 |
C.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匹:这类人 |
D.二者必至之常期期:规定的时日,期限 |
下列哪些内容是属于作者所批评的文学现象()
①文人相轻②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③各以所长,相轻所短④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⑤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⑥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A.①③⑤ | B.③④⑤ | C.①③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总体上高度评价了“建安七子”,认为他们都有学问,都有创造才能,其中,对王粲的评价最高。 |
B.《典论·论文》的论述思路,先由人及文,因为文是人的创作;然后由末及本,因为本唯由末以得见,由此再及于文之用。 |
C.作者以“建安七子”因才性不同而各有所偏的事实证明真正全才之人是很少的,从而含蓄地批评了“文人相轻”这种文学现象。 |
D.文章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由“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知,“气”指的是作家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3)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祭十二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