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一19世纪的人类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以其强大的生产力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据此回答
(1)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所产生的历史结果及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影响。
(2)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碱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 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 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催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设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材料四】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问。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己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1)概括出前三则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2)根据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3)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这种管制(国家和君主干预经济生活)几乎毫无例外地必定是无用的或有害的。”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它的职能是:“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是说,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材料二】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他在1803年写的《全世界和谐》一书中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所代替。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并在临终时说“一切社会设施的目的都应该是从道德上、智力上和体力上改善人数最多的和最贫穷的阶级的状况。”英国的欧文把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付诸行动,他到美洲进行“和谐制度”的实验,试图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工作和生活真正和谐的社会。他把自己的实验称作“新和谐公社”,并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来到这个国家是为了介绍一个崭新的社会,把愚昧而自私的社会制度改变为一种开朗的社会制度,这一种制度将逐渐把一切利益结合起来,并消除引起个人之间一切纷争的原因。我已买下了这片产业,并且亲自来到这里实行这种办法。”但是“新和谐公社”并不是与世隔绝的。它处在整个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材料三】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和谐”思想若隐若现。法国哲学家奥古斯都·孔德明确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以“和谐”、“秩序”和“进步”为特征的社会。实证主义代表斯宾塞认为,社会如同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社会有机体如同单个的有机体一样,机能的均衡引起了结构的均衡。”杜威明确地说:“只要我们能够纠正行动的动力,并且力图使斗争变为和谐,使千篇一律的生活变为丰富多彩的图画,使有限的东西变为扩大的东西,这就够了。正在改进就是进步,而且是人们所能设想和达到的唯一的进步。”
——引自《世界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
(1)材料一中,亚当·斯密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认为国家只起“守夜人”的作用,根据材料,指出“守夜人”的主要职能。(不得摘抄原句)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亚当·斯密的思想主张产生的社会根源。
(3)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主张有哪些共同点?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5)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的西方哲学“和谐”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其主张缺点是什么?
(6)根据材料,分析西方“和谐社会”思想发展的主要规律。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对待这些思想?
下面三个人物被称为亚洲觉醒的先驱,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式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材料三 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材料五:“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有人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大东亚地区的杰斐逊。结合图片,指出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你认为孙中山对中国历史发展还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
(2)材料二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
(3)据材料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
(4)有人认为:“非暴力”抵抗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和看法。
(5)“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近代以来,民主思想和以民主为目标的政治实践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然状态有一种为人人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1773年,英国颁布法令,允许东印度公司在美洲以低于走私茶叶50%的价格销售,并明令禁止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贩卖茶叶。殖民地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更重要。各殖民地纷纷召集会议,抵制英国的法令。1773年12月,波士顿人登上茶船,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倒入大海。
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独立宣言》
材料四: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指出,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主要就是因为它从实质上贯彻了卢梭主义的人民主权观念,而这种民主实践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对‘平等’原则的落实。……以至于到后来连反民主的独裁者都不得不通过公民投票之类的程式来攫取权力……”。
(1)请说明上述历史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茶叶成为北美殖民地和英国矛盾焦点的原因及影响。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两个文献,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原则是否相同?请依据材料说明。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主政治实践与英国相比有什么特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