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其妻重身当产。夫语妻曰:“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杀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剑有二,一雄一雌,雌来,雄不来。王怒,即杀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杀之。去时嘱我:‘语汝子,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于是子出户南望,不见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底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日夜思欲报楚王。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邪?”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选自《搜神记》)
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大怒,使相之相:审看
B.王即购之千金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C.客曰:“不负子也。”负:辜负
D.愿王自往临视之临:面对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吾为王作剑,三年乃成 B.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C.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D.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何由知吾可也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于将、莫邪为楚王铸剑,铸了三年才铸成。楚王对此大怒,杀了干将。
B.莫邪的儿子长大后,母亲以实情告之。赤遵父嘱得剑,日夜思报父仇。
C.为躲避追捕,赤逃入山中,遇见一位愿为其报仇的人,便决然舍命相托。
D.侠客诱使楚王来到煮赤头的汤镬前并将其杀死,自己也献出了生命。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晏子谏杀圉人
景公使圉人【注】养所爱马,死,公怒,令人操刀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之,使知其罪,然后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圉人:yǔ 养马人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死 (突然)令人操刀养马者(押解)
B.公矍然曰(愤怒的样子)以狱(下属)
C.臣为君之(列举罪状)然后之狱(送)
D.又杀公之所最马 (好)公喟然叹曰(生气的样子)

简答题:晏子是怎样让景公由最初要杀圉人到最后却放了圉人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共22分)
(一)鸿门宴(片段)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地可尽也王:称王,统治
B.秦时与臣游:交往
C.项伯杀人,臣之活:使动,让(他)活下来
D.故来告良幸:侥幸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良入,具告沛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足当项王乎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D.谁大王为此计者约婚姻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节选自《后汉书·宋弘传》)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B.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C.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D.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人,此亡秦之耳。窃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皆且为所虏属:下属
B.目尽裂眦:眼眶
C.则斗卮酒与:给
D.此亡秦之耳续:后继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侧盾以撞吾还也
B.劳苦功高如此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
C.欲诛有功
微夫人力不及此
D.窃大王不取也

母宗族,皆戮没
翻译下列语句。
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⑵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并举起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B.范增老谋深算,富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之囚。
C.项伯同项庄一起舞剑,并借机掩护刘邦,项羽对此不加制止,失去了一次杀死刘邦的良机。
D.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樊哙闯帐”这一情节,表现樊哙勇猛豪壮而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试题。
(1)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孟子·告子上·第二十四章》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离娄下·第十九章》
(2)“碰瓷”事件让人避之不迭,帮助人反被冤枉的事情屡见不鲜。许多案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给好心人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心理障碍。
2006年11月20日上午,65岁的徐寿兰在公交车站跌倒受伤被江苏泗阳籍26岁青年彭宇扶起,并送到医院,结果老人说自己是被彭宇所撞,把彭宇告上法庭,索赔13.6万元。
2011年8月16日,天津许云鹤扶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的王老太,被法院判赔10万余元。
2011年12月1日,福州,一名年过六旬的老人不慎摔倒在福建日报社附近的人行道上,随后十多分钟,过往七八个路人都在犹豫该不该帮,后来路人在互相作证的情况下才敢施救。
2012年7月8日上午11时,陕西西安,西安体育学院门口,一位骑自行车的老者突然全身抽搐,连人带车倒在了马路中间,可路边的很多行人只是驻足观看。
2012年8月10日,上海新华路淮海西路口,一老人躺倒在地,满头是血,围观路人无人敢扶,引来骑车经过的一名外国女子破口大骂。
2013年7月24日早上8点,何昌龄与儿子、儿媳到宜宾人民公园的书画室给学生上课,碰见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并掉进人工湖中,他以21秒的时间把老人成功救起。有人问:“万一那个老人出现意外,老人家属误以为是你把他推下去的怎么办?”何昌龄说:“当时想不了那么多,救人要紧。”
孟子的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面对社会上层出不穷的“碰瓷”事件,请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你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办,为什么。要求不少于150个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