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某沿海城市科技工业园计划修建一条科技景观大道,大道两旁准备放置一些中外人物的雕塑作品。下面是可供选择的人物清单:牛顿、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
材料二:“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理论体系。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近代科学。这种科学被证明是形成控制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请选择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说明成就。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16——18世纪的现实,简要评价李约瑟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材料二
材料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
——摘编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一所示的人民公社与材料一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相比有何变化?
(3)有人说现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是在农村进行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请依据材料三说明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材料二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它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美元能够拥有“黄金的生命”?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二战以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变化。概括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 世纪中叶是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中国与日本同属非西方文明, 对于现代化这种 “舶来品” 的抗拒是难免的, 这也是很多非西方国家出现的普遍现象。 但在不断抗拒、不断遭受挫折以后, 两国一个是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继续对抗现代化的目标,一个是改变态度转而接受现代化。
——刘金源《关于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材料二 小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等同于国家实力,认为一国实力的标准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形态。硬实力是指支配性的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是指吸取性的实力,和硬实力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它包括国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程度。其中“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发展尤为重要,它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战略地位,是一个国家强大和兴盛的主要动力。”
———刘金源《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请回答:
(1) 你认为19世纪中叶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符合材料一中的哪种观点?试结合史实加以阐述。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在19世纪中期是如何通过“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发展促成国家强大和兴盛的”?
(3)19世纪中叶英、日两国完成现代化的途径有何不同?造成其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则进一步说: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杀掉昏主暴君,孟子甚至认为不是弑君,而是“诛独夫”。
——汪丁丁《简论王元化先生自由主义思想的复杂性》
材料二 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材料三宋朝正巧是要对儒家经典重新作出诠释的时候。……研究儒家的力量才称得上真正成熟……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孔子和孟子所强调的君臣关系具有怎样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提出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
(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二中 “学术系统” 的主要特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研究儒家的力量“真正成熟”的主要依据。
(共60分)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黄河从古至春秋时代就一直在今天华北平原一带不断演出“龙摆尾”的话剧。频繁的改道,泛滥形成大片的黄土原野为旱作农业提供了广袤肥沃而松软的土地,这一地带的气候也颇有规律.雨季正好在农作物的生长期。于是,适宜黄土带生长、成熟期短又易于保存的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既经历了自身长期的发展演变,又充分吸收了周围地带的文化精华,终于成为中华早期文明的主流。
材料二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关中,向东可以达到豫东。在河洛文化圈内,不仅有丰富的五帝传说和遗迹,而且还有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国都。在这一历史阶段,出现了父传子家天下的政权体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家机构,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礼乐制度,出现了比较规范的文字,科学技术、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划时代的青铜文化闻名中外。……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哲理丰富的《易经》等许多不朽之作。影响中国几千年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等学派也如雨后春笋般在河洛地区一齐涌向社会,开创了中国学术界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河洛文化为黄河文明充实了内容,输入了新鲜血液,文明的光芒照亮了亚洲的东方,不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望尘莫及,即使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河文明成为“中华早期文明的主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战国时期河洛文化在政治制度、农业工具技术和思想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