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认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采取三种组织形式:第一种是党内联盟,像大革命时期那样,国民党改组为民族革命联盟,其他党派加入进去;第二种是党外联盟,两党组织共同委员会,拥护蒋介石为最高领袖;第三种便是无共同纲领,亦无固定形式,遇事临时互派代表协商。
材料二:1939年12月6日,蒋介石在桂林约见周恩来,正式提出把共产党吸收到国民党内的主张。蒋说:共产党跨党,大家不赞成,共产党既信三民主义,最好与国民党合并成一个组织。力量可以加倍发展。如果同意,在西安召开华北西北将领会议后,就约毛泽东面谈。如果共产党全部加入做不到,可否以一部分党员加入国民党,而不跨党?周恩来立即回答:“共产党信仰三民主义,不仅因为抗战的出路,且为达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国民党则不必如此想,故国共终究是两党。”
材料三:1938年12月12日,蒋介石在重庆约见参政会的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董必武等。蒋介石说:“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或取消共产党名义,整个加入国民党。我都欢迎;或者共产党仍然保存自己的党,我也赞成;但是跨党的办法绝对办不到。”会谈争论了五六个小时,没有结果。
材料四:1939年1月20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夕,蒋介石约见周恩来,再次提出所谓统一两党问题。周恩来明确表示“不可能”。但蒋介石仍要周恩来请示中共中央,希望能在其给全会的回电中,有让步的表现。1月25日,《中共中央为国共关系问题致蒋介石电》:“两党为反对共同敌人与实现共同纲领,而进行抗战建国之合作一事,所谓两党合并则纯为另一
事。前者为现代中国之必然,后者则为根本原则所不容。”
———以上材料均引自《国共关系七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指哪次统一战线?这次统一战线采取了“三种组织形式”中的哪一种?
(2)材料二、三、四中,蒋介石同周恩来等争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蒋介石为什么坚持两党“合并”而不同意中共“跨党”?从当时抗日战争形势说明蒋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4)中共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而不同意两党“合并”?
(5)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对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以来最重大的变化。》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当时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6分)

(1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6分)
材料二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
材料三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24分)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海权对国家的盛衰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海上探索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朝贡关系的确立证明中原王朝的合法性。而朝贡贸易也并非以利润为导向,而是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依照“薄来厚往”的原则进行,基本上可以说是经济利益单向输出,……而不是建立殖民统治。只有当王朝处于上升期或鼎盛时,其经济足够强大且文明相对发达时,朝贡体系才能运转良好。……在禁海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海洋活动发展逐渐偏离了正常轨道。海洋观的落后使中国对于海洋的认识始终没有达到西方近代海权的高度。
——摘编自刘小军《关于中国当代海权的若干思考》
材料二:英国崛起的资源要素与模式:

——摘编自约瑟夫·奈《处于十字路口的美国巨人》、辛向阳《霸权崛起与挑战国家范式分析》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海洋活动的缺陷,结合材料二,分析英国海上崛起对近代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三: 黑格尔说:“中国是一个与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的民族。”由于中国对海权历来持一种和平的态度,使海权处于自发状态,……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交锋历史,其实就是海权交锋的历史。……日本海军认为,要赢得对中国战争的胜利,关键是要迅速充实海军力量,夺取和控制黄海等广大海域的制海权……作为近代中日博弈一个标志性的拐点,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两国国运的方向。
——《中国历史上对海权的认识及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两国关于海权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夺取了黄海等海域的制海权对远东国际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四:2002年9月23日,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首次环球航行访问舰艇编队,满载五大洲十国人民和军队的友谊回到青岛。至此,在世界环球航行的史册上将首次并永远地刻下“中国”的名字,506名官兵用实际行动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摘自人民网(2002年9月27日)
材料五: 16世纪末英国蕾莱爵士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3)分析材料四,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圆满成功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五,你认为今天我国应如何对待海权问题?(2分)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示意图和中国现代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1)材料一两幅图表明中国近代和现代两个时期对外开放格局有何明显的不同?简要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析。(13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摘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实行的政治体制是对哪些国家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材料三中中国建国初期“特殊的民主方式”主要调整了哪些关系?你认为应如何理解材料四中“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35 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共产党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
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 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20世纪30年代新政府改革的背景;与同期的美国改革相比有何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两国改革的共同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