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综观整个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和谈阶段、彻底破裂阶段、战争与和谈交叉进行阶段。指出和谈时期中共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作出的努力,简要分析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的原因。简述1949年中共在战争期间坚持和谈的目的和结果。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西藏和平解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
——《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材料三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四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4)你对材料四中王安石、司马光的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看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材料三从今以后……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15日)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1956年底我国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所说的“几次波折”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哪两次?造成这些波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召开的什么会议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4)根据材料四,1979年后中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有何重大的意义?

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于新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1)读图7,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图2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图3
(1)从材料一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近代逐步瓦解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
(3)根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并回答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4)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