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游于赵。赵孝成王时,秦王使白起破赵长平之军前后四十余万,秦兵遂东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军。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为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因平原君得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仲连有蹈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新垣衍曰:“先生助之将奈何?”鲁仲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新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者,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鲁仲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新垣衍曰:“秦称帝之害何如?”鲁仲连曰:“昔者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因齐后至,则斮。’齐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仲连寿。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仲连不肯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好奇伟俶傥之画策画策:绘画的方法。 |
B.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间:从隐蔽的小路。 |
C.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上:通“尚”,崇尚。 |
D.虏使其民虏:像对待奴隶一样。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不忍为之民也 | B.叱嗟,而母婢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C.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 D.始以先生为庸人 |
方其破荆州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仲连本是齐国人,游赵国时,遇到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在平原君的请求下,仲连见新垣衍,并说服他不再谈秦王称帝的事。 |
B.新垣衍认为,秦国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后又取消了帝号;现在齐国力量衰弱了,秦王想要重新称帝。 |
C.鲁仲连举了齐威王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在周天子死后因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刻要求而破口大骂的历史,意在说明秦王称帝后的害处。 |
D.鲁仲连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封赏,他认为高节之人之所以被天下人尊重,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解决纠纷而不收取报酬,否则就成生意人了。 |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重游鼓山记
陈模
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① ,野径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②,尘装甫卸,即雇笋舆,向东而行,直穷其胜。时适春和,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于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之。夜半首途,阴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披茸草,蹀躞③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④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后,得与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⑤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 ①荦(luò)确:山石不平的样子。②旋里:雇船返乡。③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④颜:用颜体写的匾额。⑤靳(jìn):吝惜,不肯给与。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流觞咏觞:酒杯 |
B.尘装甫卸甫:刚刚 |
C.直穷其胜穷:穷尽,走到尽头 |
D.攀危岩,披茸草披:拨开 |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向东而行侣鱼虾而友麋鹿 |
B.得与石生再来一游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C.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于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D.邀余出游,允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全都属于作者重游鼓山所感的一项是()
①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②苍林荟蔚,香草缤纷
③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④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
⑤群山如丸,千林若荠⑥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鼓山山石嶙峋,野路曲折,寺观高大,松树楸树疏落地生长着。每隔五里一个亭子,每隔十里一座阁楼,名士喝酒吟诗,常常在这里聚集。 |
B.作者雇船返乡重游鼓山,恰逢春和日丽,晴空万里,山景如画一般。寺里的和尚将梅树改种桃树,千红争艳,几乎要怀疑武陵桃源还在人间。 |
C.作者半夜出发,到达朱熹所提写的“天风海涛”处,有座亭子匾额上用颜体写着“观日”。可惜为时太晚,太阳已经在半天空徘徊了。 |
D.作者接到敦促奔赴芜湖的书信,于是匆匆远行。深感未能游遍鼓山,留下的遗憾太多,于是挥笔记下这次游玩,用来表达感触。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
(2)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括徒能读其父书传徒:只是 |
B.使赵不将括则已将:将军 |
C.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营垒 |
D.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救:救兵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廉颇易与,且降矣!且庸人尚羞之 |
B.王曰:“何以?”何以伐为? |
C.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D.请粟于齐,齐王弗许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预示出赵括将失败的一项是()
①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②毋置之,吾已决矣!
③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④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
⑤悉更约束,易置军吏⑥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④ | D.②⑤⑥ |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派人去赵国施行反间计,说秦国所畏惧的只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赵王很快中计,任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大将。蔺相如加以劝阻,赵王不听。 |
B.赵括的母亲上书赵王,指明赵括不可重用,认为赵奢赵括父子是心思迥异的两个人,赵王不听从,但赵王同意了赵括母亲不被连累治罪的请求。 |
C.秦王暗地里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改王龁为副将。赵括下令出兵攻打秦军,白起佯装战败逃走,却预先布置下两支奇兵准备截击,赵括中计。 |
D.秦王亲自到河内征发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调往长平,阻断赵国的救兵及粮运通道。赵军缺乏粮草,请求齐国、楚国救济,楚王同意,齐王不同意。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
(2)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徒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立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连送诏狱。
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由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终于家。
(选自《汉书·卷七十一》)
【注】旐(zhào):上面画着龟蛇的旗子。②襜褕(chānyú):古代一种较长的单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服至门上谒谒:拜见 |
B.胜之遂表荐不疑表:表面上 |
C.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非常:意外的变故 |
D.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嘉:嘉奖 |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进退必以礼斧斤以时入山林 |
B.君子武备,所以卫身吾所以为此者 |
C.太刚则折,太柔则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D.京师吏民敬其威信其皆出于此乎 |
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体现隽不疑做事刚柔之道的一组是()
①治《春秋》,为郡文学②带櫑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
③胜之徒履起迎④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⑤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⑥不疑固辞,不肯当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隽不疑是渤海郡人,在整个渤海郡闻名,暴胜之一向听说隽不疑贤能,就派遣差役邀请隽不疑和他相见。隽不疑盛服到暴胜之门上拜见。 |
B.隽不疑对暴胜之说,大凡做官的,应该用恩惠来推行威信,然后建立自己的功绩,远扬自己的威名。暴胜之恭敬地采纳了他的告诫。 |
C.汉昭帝登基,齐孝王的孙子刘泽勾结渤海郡有名望的人造反,想先杀了青州刺史。刚开始隽不疑就知道了,逮捕了他们,他们都低头供认自己的罪行。 |
D.天子和大将军霍光赞赏隽不疑“运用经术明晓大义”,隽不疑受到敬重,大将军霍光认为自己比不上他,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隽不疑不肯承受。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
(2)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
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
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应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捴,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
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
(《旧唐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惊轶卒:士兵 |
B.委之机务委:委托 |
C.薛举僭号陇西僭:超越 |
D.骇属车之后乘骇:惊吓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今者项庄拔剑舞 |
B.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C.因从容自陈不如因善遇之 |
D.虞旗之所涉历而人之所罕至焉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褚亮“从容讽议”的一组是()
①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②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
③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④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
⑤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⑥小臣怯懦,私怀战栗。
A.①③⑥ | B.②④⑤ | C.①②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亮是杭州钱塘人,幼小时就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博览群书,过目不忘。陈灭亡后,归顺隋朝任东宫学土,大业年间,授任太常博土。 |
B.褚亮因和杨玄感有交情而获罪,降为西海郡司户,和潘徽同行,走到陇山,潘徽得病去世,褚亮亲自为他买棺收殓,埋葬在路边。 |
C.薛举在陇西称帝号,任用褚亮为黄门侍郎。等到薛举灭亡,太宗听到褚亮的名声,对他深加礼遇,褚亮跟随太宗回到京师,被任命为秦王文学。 |
D.太宗很认真地听取并采纳褚亮关于冬天狩猎的建议,封褚亮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褚亮终年八十八岁,太宗非常悲痛惋惜,一天没有上朝。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
(2)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祖琏,父诚,世为田农。全义少为县署役夫,尝为令所辱。黄巢起冤句①。全义亡入巢军。巢入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巢败,依诸葛爽于河阳,屡有战功,爽表为泽州刺史。爽卒,事其子仲方,仲方为留后,表全义为河南尹。梁祖建号②,以全义兼河阳节度使,封魏王。性勤俭,善抚军民,虽贼寇充斥,而劝耕务农,由是仓储殷积。全义初至洛,井邑穷民,不满百户。于麾下百人中,选可使者一十八人,命之曰屯将。每人给旗一口,榜一道,令招农户耕种,民之来者抚绥之,无重刑,无租税,流民之归浙众。王命农隙,选丁夫授以弓矢枪剑,为坐作进退之法。行之一二年,每屯增户。大者六七千, 次者四千,下之二三千,共得丁夫闲弓矢、枪剑者二万余人。有贼盗即时擒捕之,刑宽事简, 远近归之如市。且耕且战,岁滋垦辟,招复流散,待之如子。五年之内,号为富庶。每农祥劝耕之始,全义必自立畎亩,饷以酒食。数年之间,京畿无闲田,编户五六万。乃筑垒于故市,以防外寇。全义每喜民力耕织者,某家今年蚕麦善,去都城一舍之内,必马足及之,悉召其家老幼,亲慰劳之,赐以酒食茶彩,丈夫遗之布裤,妇人裙衫。每观秋稼,见田中无草者,必下马命宾客观之,召田主慰劳之,赐之衣物。若见禾中有草,地耕不熟,立召田主集众诘之。民诉以牛疲或阙人耕锄,则田边下马,立召其邻责之曰:“此少人牛,何不众助之?”邻皆伏罪,即赦之。自是洛阳之民无远近,民之少牛者相率助之,少人者亦然。
田夫田妇,相劝以耕桑为务,是以家有蓄积,水旱无饥民。天成初,薨于洛阳私第,年七十五,谥忠肃。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全义传》)
【注】①冤句:今山东菏泽。②梁祖建号:梁太祖朱温建立后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之来者抚绥之绥:安抚 |
B.且耕且战,岁滋垦辟滋:增加 |
C.全义必自立畎亩,饷以酒食饷:犒劳 |
D.丈夫遗之布裤,妇人裙衫遗:遗失 |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尝为令所辱若属皆且为所虏 |
B.招复流散,待之如子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 |
C.且耕且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D.乃筑垒于故市,以防外寇诸侯以公子贤,多客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张全义勤于政事的一项是()
①祖琏,父诚,世为田农②每人给旗一口,榜一道,令招农户耕种
③巢入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④有贼盗即时擒捕之,刑宽事简
⑤每农祥劝耕之始,全义必自立畎亩⑥选丁夫授以弓矢枪剑,为坐作进退之法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全义是濮州临濮人,黄巢攻入长安,任命张全义为吏部尚书,兼任水运使。后来又到河阳依附诸葛爽,诸葛爽上表推荐张全义为河南尹。 |
B.梁太祖建国,任命张全义兼任河阳节度使,封魏王,在张全义的治理下,每屯都增加了户数。五年之内,他所治理之地便被称为富庶之地。 |
C.张全义总是喜欢努力耕织的百姓,某家今年养蚕种麦很好,如果在距离京城三十里之内,他都一定要骑马赶去,把这家人全家老幼一起召来,亲自慰劳他们。 |
D.百姓若拿耕牛疲乏或缺乏人丁耕锄来申诉,他就立刻召集那人的邻居并责备他们。从此洛阳的百姓无论远近,对缺少耕牛和人力的人家都竭力帮助。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勤俭,善抚军民,虽贼寇充斥,而劝耕务农,由是仓储殷积。
(2)田夫田妇,相劝以耕桑为务,是以家有蓄积,水旱无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