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而其见父冠:戴帽子
B.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颠覆:倾败
C.以免尘累累:劳累
D.欲造而不敢造:拜访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云是王家所得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
B.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
C.追许由于穹谷后于钟山听讲
D.其亲戚咸为之惧亲友因呼为“居士”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阮孝绪不是阮胤之的亲生儿子,胤之的母亲周氏死时,有遗产百万,但孝绪一点没留。
B.阮孝绪之所以少与表哥王晏交往,是因为他不喜欢表哥的为人。
C.阮孝绪为人至孝,母亲有病,他心有所感,不需兄弟召唤,就主动返回。
D.阮孝绪不贪财这一性情,主要通过他对待遗产和亲友馈赠两件事的态度上来表现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南垣传【清】吴伟业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啁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台阶的梯级),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余曰:“柳宗元为《梓人传》,谓有得于经国治民之旨。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且张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其可传也已。”作《张南垣传》。(有删节)
注:①谐媟(xiè):诙谐不恭敬。②粉本:建筑物的草图。③皴(cūn):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④骫骳(wěibèi):曲折委婉。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抚掌:拍手,表示高兴。
B.经营粉本,高下浓淡经营:经度营造
C.不事雕饰,合自然雅:文雅
D.尺寸勿爽:差错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尽其心力求仿佛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B.则李工部横云二虫,又何知
C.辄数见吴之民方痛心
D.人交,好谈人之善始可言《诗》已矣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所记述的张南垣尤擅长垒石造山,具有山水画的意境,构思巧妙,师法自然。
B.本文例举了张南垣所建造园林的代表作及其建造过程,说明他的建造风格,并指出他的技艺符合园林建造的规律。
C.本文还描写了张南垣的外貌性格,因为生得黑而矮胖,又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所以他自己也常常被人调笑耍弄,但他从不与人计较。
D.全文语言流畅工丽,结构严谨,写人状物,如在目前。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 君 独 规 模 大 势 使 人 于 数 日 之 内 寻 丈 之 间 落 落 难 合 及 其 既 就 则 天 堕 地 出 得 未 曾 有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2)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选出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至鸿门,曰谢:道歉 B.哙曰:“此矣!臣请入迫:逼迫
C.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D.则斗卮酒与:赐给

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击沛公于坐
(2)项王按剑跽/立饮之

A.两个“因”相同,两个“而”不同 B.两个“因”不同,两个“而”相同
C.两个“因”相同,两个“而”相同 D.两个“因”不同,两个“而”不同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伯杀人,臣

A.先破秦入咸阳者 B.北亦未敢遽吾国
C.且庸人尚 D.后人哀之而不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的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举起玉佩暗示项羽杀掉刘邦,但是项羽坚决反对。
D.樊哙的话,表面上声色俱厉,对项王严加指责,暗中却抬高项羽的地位,迎合项羽骄横自大的心理。

翻译下列句子: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会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犹不改。宣子(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选自《左传·宣公二年》,略有删改)
【注】①胹:煮。②溜:通“霤”,屋檐下接水的沟槽。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靡不有初,鲜有终克:能够。
B.公患之,使锄麑之贼:偷窃。
C.宣子于首山田:通“畋”,打猎。
D.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书法:记载的原则。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谏不入,则莫之继也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B.夫如是,能补过者鲜矣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C.宦三年矣,未知母存否欲勿予,即患秦兵
D.我之谓矣奔车朽索,可忽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述晋灵公实行暴政的史实,他非但不接受赵盾、士会的讽谏,竟然多次实施计划欲除掉向他进谏的人。如此多行不义,最终招致被臣下弑杀的下场。
B.赵盾忠君爱国,恪尽职守,深受人们敬重,在生死关头,锄麑、提弥明和灵辄都挺身而出保护他,为此锄麑、提弥明自杀,灵辄出逃。
C.本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紧张曲折,悬念迭出,环环相接,此起彼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性。
D.本文通过晋灵公、赵盾和灵辄等鲜活的典型人物,从正反两方面,形象地表现了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观念。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不 忘 恭 敬 民 之 主 也 贼 民 之 主 不 忠 弃 君 之 命 不 信 有 一 于 此 不 如 死 也。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
(2)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结党欲为内应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3)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