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861 年俄国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改变了地主土地占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 |
B.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封建残余 |
C.在农民起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
D.使两国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资本主义强国 |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A.“天朝上国”思想依然浓厚 |
B.进入与西方平等交往时期 |
C.国人对中西新关系没有异议 |
D.洋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 |
阎照祥所著的《英国政治制度史》写道:“总之,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当国王有权根据个人好恶任免大臣时,还不会出现两党制度下的责任内阁。所谓内阁制也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材料说明()
A.内阁制度根本就不存在 |
B.内阁制度的发展受国王影响较大 |
C.内阁就是两党的行政机构 |
D.君主专制是内阁制的最大障碍 |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A.反对轮番而治 | B.提倡妇女参政 |
C.主张人民主权 | D.宣扬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