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傅青主传
傅先生既绝世事,而家传故有禁方,乃资以自活。其子曰眉,能养志。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既见,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孺子,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先生故喜苦酒,自称老蘗禅,眉乃自称曰小蘗禅。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故先生之家学,大河以北,莫能窥其藩者。尝批欧公《集古录》曰:“吾今乃知此老真不读书也。”
戊午,天子有大科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公卿毕至。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恩赐以官。益都密请以先生与杜征君紫峰,虽皆未豫试,然人望也。于是亦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思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止,是即谢矣。”次日遽归,大学上以下,皆出城送之。先生叹曰:“自今以还,其脱然无累哉!”既而又曰:“使后世或妄以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闻者咋舌。及卒,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十二卷,眉之诗亦附焉。
先生尝走平定山中,为人视疾,失足堕崩崖,仆夫惊哭曰:“死矣!”先生旁皇四顾,见有风峪甚深,中通天光,一百二十六石柱林立,则高齐所书佛经也。摩挲视之,终日而出,欣然忘食。盖其嗜奇如此。惟顾亭林之称先生曰:“萧然物外,自得天机。
【注释】傅先生:傅山(1607—1684),阳曲人,明遗民。老蘗(bò)禅:意思是修行吃苦的老和尚。篝灯:置灯烛于笼中,以防风吹。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阅读。刘因:字梦吉,元代至元年间被征召入朝,授右赞善大夫,不久即辞官回家。刘因毕竟是做了官的,所以傅山不愿意后人把他等同于刘因。旁皇:同“彷徨”。高齐:南北朝时北齐,其皇室姓高,故称“高齐”。顾亭林:即顾炎武,号亭林。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家传故有禁方,乃资以自活资:钱财
B.有司乃令役夫舁其床以行舁:抬
C.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具:行礼
D.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笃:病重

下列句子分别体现傅青主教子之严和刚直不仕的一项是           (   )

A.①其子曰眉,能养志②固辞,有司不可
B.①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②以死拒,不入城
C.①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D.①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②萧然物外,自得天机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虽然没有写傅青主作为明朝遗民如何与清朝进行殊死斗争的事件,但其生活中的刚直之气足以体现他的不媚后后朝的风骨。
B.隐居生活中,他既体现出为民视疾的悯人情怀,体现出乐善好施的美好品德,同时,在读书中自得其乐,陶冶性情也令人称道。
C.尽管后来他被强行带入朝廷,但回家后说出的“使后世或妄以刘因辈贤我,且死不瞑目矣”,仍可看出他内心对前朝的忠诚。
D.这篇传记特具生活化,比如,第二段中不厌其烦地写傅青主拒绝朝廷诏令,第三段中落入山洞仍流连其中的沉迷,写得形象逼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何以对天下?”权谢昭曰:“年少虑事未远,乃以此惭君。”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咨且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弧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匹夫之情哉铺子,店肆
B.权昭曰道歉
C.将军何有尔妥当
D.孤岂为子布有乎偏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委昭是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B.策亡,以弟权托昭所言不从,怨咎
C.身自扶权上马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D.孝廉得寝伏哀戚以对天下

下列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3分)
①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②方令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③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且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昭辅佐了孙策之后,又能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
B.张昭对孙权的缺点和错误,能毫不留情地指出,有时孙权只承认而不加改正。
C.丞相孙邵伺候,百官都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担心张昭说的话别人不听从。
D.孙权面对蜀国使者来吴,无人能对付,孙权想到了张昭,但张昭不愿进殿相见。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弧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②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弘字休元,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导,晋丞相,祖洽,中领军,父殉,司徒。弘少好学,以清悟知名。弱冠为会稽王道子骠骑主簿。殉颇好积聚,财物布在人间,及薨,弘悉燔券书,一不收责,其余旧业,悉委诸弟。时内外多难,在丧者皆不得终其哀,唯弘征召一无所就。桓玄克建业,收道子付廷尉,臣吏莫敢瞻送,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
宋国建,为尚书仆射掌选,领彭城太守。后迁"2r-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之。永初元年,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帝因宴集曰:“我布衣,始望不至此。”傅亮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弘率尔对日:“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时称其简举。
弘博练政体,留心庶事,斟酌时宜,每存优允。及弟昙首亡,文帝嗟悼不已,见弘流涕款欷,弘敛容而已。既而彭城王义康言于帝曰:“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何也?”帝日:“贤者意不可度。”其见体亮如此。
弘既人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放之,谓为王太保家法。虽历藩辅,而不营财利,薨亡之后,家无余业。自领选及当朝总录,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若美相盼接语欣欢者,必无所谐。人问其故,答日:“王爵既加于人,又相抚劳,便成与主分功,此所谓奸以事君者也。若求者绝官叙之分,既无以为惠,又不微借颜色,即大成怨府,亦鄙薄所不任。”问者悦伏。(选自《南史·王弘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不收责责:责罚
B.悉委诸弟委:交付
C.唯弘征召一无所就就:就职
D.收道子付廷尉收:逮捕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弘擅长政务的一组是()
①省赋简役,百姓安之
②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③斟酌时宜,每存优允
④造次必存礼法
⑤薨亡之后,家无余业
⑥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弘的父亲王殉喜欢积聚财产,把许多钱财借贷给别人,父亲去世后,王弘把所有的债券全部烧毁,他也不营求财利,死后家中没有其他产业。
B.面对宋武帝说的“我是布衣百姓,最初的愿望并不想登上帝位”,傅亮等人撰写诗文想要极力赞颂武帝的功德,而王弘的回答被认为简要而周全。
C.王弘的弟弟王昙首去世,连宋文帝都痛惜不已,见到王弘后流涕献欷,王弘却没有悲伤的样子,彭城王便在文帝面前告他的状,但文帝原谅了他。
D.王弘负责铨选,他对待给予封爵的人和不能得到官职的人态度截然不同,在他看来,对皇上要封爵的人如果自己再加以抚慰,那就是与君王争功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
译文:
(2)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何也?
译文:

(1)用“/”为文中下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②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代兄弟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题目为命题者加的)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齐闻之,乃望燕望:怨恨
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诚:的确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执:拘捕
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宗:尊崇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观王之群臣下吏代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不信其臣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骄君唯利是好”相同的一项是(

A.臣,东周之鄙人也 B.奚以谓吾明王也
C.诚有之乎 D.名显诸侯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
D.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献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