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剌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与夏侯渊围吕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 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七千余人屯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天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吒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从事:刺史的下属官史 |
B.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 谢:感谢,道谢 |
C.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比:等到 |
D.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椎: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椎击杀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以兵属董卓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
B.乃:众心乃安乃聚辽数重 |
C.函:函梁君臣之首署函边曰:“贼来乃发。” |
D.夺: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疗之所以敢“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是因为昌豨已与张疗暗中约降,所以是万无一失的。 |
B.张疗约降昌豨一事充分体现了他的见识与胆略,当曹操责怪他“此非大将之法”时,他的回答表现了他不居功的优秀品质。 |
C.“‘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充分显示出了将士们对张辽的信任,也传神地写出了张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后文“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为此作了有力的注脚。 |
D.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手下做过事,最终在曹操麾下成为一代名将。 |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是,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 》)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湣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责:通“债”,债券。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以草具食:粮食 |
B.谁习计会 习:熟悉、懂得 |
C.请而见之,谢曰谢:道歉 |
D.于是约车治装治:备办、整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左右以君贱之也②左右以告 |
B.①乃歌夫‘长铗归’者也②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
C.①因烧其券②孟尝君怪其疾也 |
D.①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②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经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一再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孟尝君对他则有求必应。 |
B.冯谖“市义”的目的是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
C.冯谖烧了债务凭证,回后告诉孟尝君说,他把那些债券都给烧了,但却为孟尝君争取了当地老百姓的民心。孟尝君对他这种做法很不高兴,责怪他的自作主张, |
D.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到孟尝君门下做门客之初的不断索取待遇,目的是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B.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C.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D.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一)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群臣怪之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B.非有诏不得上 |
C.断其左股 |
D.箕踞以骂曰 |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
B.秦王方还柱走 |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
D.轲自知事不就 |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燕王拜送于庭 |
B.群臣侍殿上者 |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D.客有吹洞箫者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宋璟,邢州南和人。璟少耿介有大节,博学,工于文翰。弱冠举进士,累转凤阁舍人。当官正色,则天甚重之。长安中,幸臣张易之诬构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顺之言,引凤阁舍人张说令证之。说将入于御前对覆,惶惑迫惧,璟谓曰:“名义至重,神道难欺,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阁救子,将与子同死。努力,万代瞻仰,在此举也。”说感其言。及入,乃保明元忠,竟得免死。
璟寻迁左御史台中丞。张易之与弟昌宗纵恣益横,倾朝附之。昌宗私引相工李弘泰观占吉凶,言涉不顺,为飞书所告。璟廷奏请穷究其状,则天曰:“易之等已自奏闻,不可加罪。”璟曰:“易之等事露自陈,情在难恕,且谋反大逆,无容首免。请勒就御史台勘当,以明国法。易之等久蒙驱使,分外承恩,臣必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则天不悦。内史杨再思恐忤旨,遽宣敕令璟出。璟曰:“天颜咫尺,亲奉德音,不烦宰臣擅宣王命。”则天意稍解,乃收易之等就台,将加鞫问。俄有特敕原之,仍令易之等诣璟辞谢,璟拒而不见,曰:“公事当公言之,若私见,则法无私也。”
开元初,征拜刑部尚书。其秋,驾幸东都,次永宁之崤谷,驰道隘狭,车骑停拥,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并失于部伍,上令黜其官爵。璟入奏曰:“陛下富有春秋,方事巡狩,一以垫隘,致罪二臣,窃恐将人受艰弊。”于是遽令舍之。璟曰:“陛下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由于下。请且使待罪于朝,然后诏复其职,则进退得其度矣。”上深善之。
(选自《旧唐书·宋璟传》,有删节)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缘犯颜流贬缘:因为 |
B.昌宗私引相工李弘泰观占吉凶引:邀请 |
C.乃收易之等就台收:拘捕 |
D.其秋,驾幸东都幸:幸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璟耿直有气节,学识广博,善于写作,二十岁考中进士。他做官正直,武则天非常器重他。 |
B.张易之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有谋逆的话,让张说作证人。张说将要去朝廷作证的时候,宋璟告诫他,人的名誉和道德是最重要的,不要诬陷好人求得自己免罪。 |
C.则天不同意追究易之等人的罪,宋璟不顾安危坚持劝说,他认为易之等人虽然在案发前自首,但他们犯的是谋反罪,不能原谅。 |
D.皇帝出巡,因为马路狭隘,发生了车马拥堵事故,皇帝下令罢免河南尹李朝隐、知顿使王怡的官职。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俄有特敕原之,仍令易之等诣璟辞谢,璟拒而不见。
(2)陛下责之,以臣言免之,是过归于上而恩由于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胜:堪,能承受 |
B.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决:决定 |
C.是以圣人不期修古期:日期 |
D.不法常可法:法规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论世之事,因为之备②构木为巢 |
B.①构木为巢以避群害②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
C.①号之曰燧人氏②皆守株之类也 |
D.①人民少而禽兽众②而汤、武征伐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B.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C.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D.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中都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
(选自《晋书•吾彦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奇其勇略对•••••• 感到惊奇 |
B.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率领 |
C.乃更荐之改变 |
D.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优秀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君明臣贤,何□亡国 ②前后内史皆诬之□罪 ③自古由贱□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
A.①以 ②以 ③且 | B.①为 ②以 ③而 |
C.①以 ②于 ③而 | D.①为 ②于 ③且 |
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B.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C.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D.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彦虽出身寒微,但面对突袭,他举几御之,英勇无比,陆抗提拔了他,众人没有谁不服的。 |
B.吾彦在回皇帝问话时客观指出陆抗和陆喜的不足,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和陆云因而心生怨恨,总是诋毁吾彦,后来在长沙孝廉尹虞的劝导下,才消除了对吾彦的恨意。 |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纵使骄纵也不能诬蔑他,反而钦佩他的德行而举荐他到其它地方当官。 |
D.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武帝问吾彦吴国为何亡时,他却说“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可见他对先主的忠诚。 |
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
②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吾彦武干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