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C、Si、N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C60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二者相比较熔点高的是
(2)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电离能/kJ·mol-1 |
I1 |
I2 |
I3 |
I4 |
A |
932 |
1821 |
15390 |
21771 |
B |
738 |
1451 |
7733 |
10540 |
(3)过渡金属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配合物是否有颜色,与其d轨道电子排布有关。一般而言,为d0或d10排布时,无颜色;为d1~d9排布时,有颜色,如[Co(H2O)6]2+显粉红色。据此判断,[Mn(H2O)6]2+ 颜色(填“无”或“有”)。
(4)利用CO可以合成化工原料COCl2、配合物Fe(CO)5等。
①COCl2分子的结构式为,每个COCl2分子内含有 个δ键,
个π键。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轨道方式。
A.4个δ键 B.2个δ键、2个π键
C.2个δ键、l个π键 D.3个δ仃键、l个π键
②Fe(CO)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Fe(CO)5 ="=" Fe(s) + 5CO,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只有配位键,形成的化学键是 。
从废钯催化剂(该催化剂的载体为活性炭,杂质元素有铁、镁、铝、硅、铜等)中提取海棉钯(含Pd>99.9%)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将最后所得到的滤液,经过一定的操作后可得到海棉钯。
(1)废钯催化剂经烘干后,再在800℃的高温下焙烧,焙烧过程中需通入足量空气的原因是;焙烧时钯转化为氧化钯(Pd0),则甲酸还原氧化钯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钯精渣中钯的回收率高低主要取决于王水溶解的操作条件,已知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王水用量对钯回收率的影响如图l~图3所示,则王水溶解钯精渣的适宜条件为、 、。
(3)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的,王水溶解钯精渣的过程中有化合物A和一种无色、有毒气体B生成,并得到滤渣。
①气体B的分子式:;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②经测定,化合物A由3种元素组成,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Pd:42.4%,H:0.8%,则A的化学式为。(已知Pd相对原子质量为106)
A、B、C、D、F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B、C、D与盐酸反应均生成E,此外B还生成一种可燃气体。而C、D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H,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和A可反应生成C,F和H也可反应生成C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A.B.C.D.E.F.
(2)写出F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盐酸。
I.科研人员发现,一些化学反应在固体之间发生和在水溶液中发生,产物不同。铜合金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铜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
合价有+1、+2。将CuCl2·2H2O晶体和NaOH固体混合研磨,生
成物中有一黑色的固体M。M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稀硫酸生成蓝色溶液B。
M的化学式为;M不同于CuCl2和NaOH在溶液中反应所得产物的可能原因是
。
II.A+B→X+Y+H2O(未配平,反应条件略去)是中学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请回答:
(1)若Y是黄绿色气体,则Y的电子式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为金属单质,常温下A在B的浓溶液中“钝化”,且A可溶于X溶液中
①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填所在周期和族);Y的化学式是。
②含a mol X的溶液溶解了一定量A后,若溶液中两种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则被还原的X是____mol。
(3)若A、B、X、Y均为化合物。A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和水作用的生成物可净化水,向A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的焰色为黄色。则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1:4恰好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已知:
以乙炔为原料,通过下图所示步骤能合成有机物中间体E(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其中,A、B、C、D分别代表一种有机物;B的分子式为C4H10O2,分子中无甲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写出B→C化学方程式:。
(2)E和H2完全加成得到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两种同分异构体。
A.含有苯环 B.属于酯类 C.可发生银镜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流程中,乙炔、有机物B、有机物E都可发生聚合反应
B.有机物E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说明E含碳碳双键
C.有机物C的名称为丁二醛,C具有还原性
D.甲醛(HCHO)溶液俗称福尔马林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
(5)C到D的变化可表示为2C→D,D的结构简式是。
KIO3在酸性条件下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在碱性介质中能被Cl2、次氯酸盐氧化为KIO4。KIO3在常温下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工业生产KIO3的流程如下:
(1)写出反应器中生成KH(IO3)2的化学方程式:
6I2+11KClO3+3H2O=。
当有1.2 mol电子转移的时候,生成KH(IO3)2的物质的量为。
(2)生产过程中,在反应器中加入反应物之后,还需加入硝酸酸化并保持微沸1小时,加硝酸的目的是。微沸1小时的目的是。
(3)调pH=10时,所加试剂C最好是。
A.NaOH B.NH3·H2O C.KOH D.KCI
(4)从溶液B中得到碘酸钾固体,进行的操作I包括。
A.蒸发浓缩 B.冷却结晶 C.蒸发结晶 D.过滤洗涤